我的家在东北|东北人,为何天生幽默?(深度解读东北)(19)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东北真正需要补上的是市场经济这一课。
东北就是典型的中国经济的"背影",计划经济时代根深蒂固的产业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到今天市场经济成为主旋律的时候,形成了巨大的反噬效应,坐拥大好资源,却不断错过机会。
工业脱离市场,无非是高耸的工业孤岛;农业脱离市场,只好在低端路上走到黑;旅游业脱离市场,只会爆出更多的宰客和服务差劲的丑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的规范,政府的角色定位模糊,企业家也常常游走在灰色地带。
只有当政界、商界和民间都认识到市场才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准绳,彻底激活市场的活力,东北才能真正走出停滞。
08家在东北
关于东北的艺术作品中,我很喜欢庞龙的《家在东北》,寥寥几句歌词,唱出了地道的东北味和喜气。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为之,《家在东北》与著名抗战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有几分相似。只是一者极喜,一者极悲。伴随悲情的是东北的奇迹崛起,而欢快背后则是经济失速的茫然,一饮一啄间,仿佛也诉说着这场并不如烟的东北往事。
从默默无闻到冠绝天下,再到日渐沉沦,欢乐的东北人背负了太沉重的压力。
客观来看,东北的相对下沉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V 型反弹更多只是妄想。破罐破摔、懒政怠政当然要不得。但一味抱残守缺,沉溺于往日的辉煌也毫无意义。
近百年来东北奇迹般的崛起,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但奇迹之所以为奇迹,就是因为难以复制。我们总说东北塌陷,其实只是过去的辉煌太耀眼,以至今昔对比间形成了巨大反差。
尊重、接受繁华落幕的平淡,未尝不是另一种潇洒。以平常心来消解是是非非,把日子过成段子,也同样是生活的智慧。
本文写就之际,正值新春佳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团圆的日子。无数漂泊四海的东北游子,也披着一身风尘回到故乡。后工业时代的东北,尽管经历了低谷与灰暗,但只要站在这片土地上,乡情就如同奔涌的松花江水,一刻未曾停歇,《家在东北》的旋律也隐约回荡: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满漫山遍野大豆高粱
......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