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域诗中的江南情结(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江南子弟边关老,唱断昆山泪满襟。”在塞外听到熟悉的昆曲,勾起诗人“斩不断、理还乱”的羁旅之思,而自己如今只能在对江南的回忆中寻得一丝心理的慰藉:“听歌欲赌双鬟唱,肠断江南旧酒楼。”(《客中吟·客吟》)除了泛化书写,诗人们亦从微观角度编织着江南之思,代表性的江南名物频繁出现在他们笔下。如“西湖”,陈寅(1740—1814)《纳中峰总镇署开并头莲纪瑞》:“不须六月西湖景,紫塞偏开别样红。”黄濬(1779—1866)《雪夜小吟追次姜白石雪中六解韵寄今樵三弟兼柬嵩峻亭山明府》:“老来无梦到西湖,却画天山雪猎图。”如“莼鲈”,陈庭学《祀灶日寿胥园四首》云“土风可但莼鲈美,沙漠焉知稻蟹肥”,运用张翰“莼鲈之思”的典面,以莼鲈指代江南。如“六桥”,陈庭学《暮春陪方来青观察游德氏花园》:“遥忆故乡湖上景,高车相望六桥边。
”钟广生(1876—?)《中秋即事》:“六桥明月金闺梦,一样清辉两地看。”这些具体名物都成为诗人们江南情结多元化表达的载体。
清代西域诗中江南情结表达的主体并不限于江南籍文人,如舒其绍(1742—1821)《听雪集》中就有很多诗作涉及江南:“西泠十载阻归骖,水驿山程细细探。今日画图重省识,几回歌枕梦江南。”(《题冷香画梅四首》其三)“我已十年尘梦觉,无端春恨绕扬州。”(《谢舒梦亭冠军赠芍药六首》其一)“吴山越水碧毵毵,赌胜双鬟酒半酣。今日歌声听不得,断肠依约在江南。”(《月夜听古紫山游戎弹词四首》其二)舒其绍是河北任丘人,他在伊犁生活期间的诗作,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不直接指向故乡任丘,而惯用江南代替。杨廷理(1747—1813)诗作中也展现出难以割舍的江南情结:“东归定有弹冠庆,好倩西湖洗寒尘。”(《赠方来青观察》)“三春花鸟天南梦,八月冰霜塞北愁。”(《春怀》)“旅怀偏易感苍凉,又忆江乡桔柚黄。”(《秋晚书怀借用舒春林明府赏菊韵》)舒其绍曾于乾隆六十年(1795)任浙江长兴知县,这一经历成为他在诗中喜好书写江南的原因之一。
而对杨廷理这个生长于广西,长期任职台湾的知府来说,其诗中江南景物的表现也如此信手拈来。值得注意的是,清代西域诗中的“江南情结”并非汉族知识分子所独有。清代由于做官、出使、谪戍等原因至西域的少数民族作家多如过江之鲫,江南书写也成为他们的群体选择。如满族人铁保(1752—1825)诗云:“行到溪山最佳处,杏花时节忆江南。”(《春日》)“忽听塞垣懊恼曲,晓风残月忆江南。”(《车中口占》其四)懊恼曲是乐府吴声歌曲名,亦作懊侬歌,产生于南朝江南民间,书写男女爱情受到挫折后的苦恼。铁保在听到西域少数民族的情歌后,牵动其对江南懊恼曲的遐想。又如满族人舒敏(1777—1803)之诗:“依稀记得江南路,水驿山程到处香。”(《梅花六首·忆梅》)“歌裙舞扇记扬州,彩胜朱符压满头。杏子衫轻风力软,笑携红袖看龙舟。”(《端阳四首》)由这些诗作可以看出,江南已成为各族文人士大夫心中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也正是对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生动诠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