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喜欢勃拉姆斯吗?”简单一问为何如此意蕴悠长|勃拉姆斯逝世125周年(3)

2023-06-01 来源:飞速影视
在勃拉姆斯的时代,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开始将更充沛的情感注入音乐之中。在《你喜欢勃拉姆斯吗……》里,宝珥的男友罗捷喜欢瓦格纳,他常说:“多好听,多响亮,这才叫音乐呢。”宝珥则在瓦格纳唱片的背面找到了勃拉姆斯的一支协奏曲。这段故事当然直指了所谓的“勃拉姆斯派和瓦格纳派”(德国音乐中古典派和未来派)之争。
从小生活艰苦、终身独身、内向孤僻的作曲家并不认同浪漫主义的很多作曲理念,在标题音乐盛行的年代,他写着无标题纯音乐。但是在很多作品尤其是晚期作品里,他在古典的框架中也结合了浪漫派的和声技法。在乐评人焦元溥的访谈中,钢琴家史蒂芬·科瓦切维奇就谈到:虽然瓦格纳大概不会喜欢勃拉姆斯,但勃拉姆斯应该能够欣赏瓦格纳。甚至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里也有瓦格纳式的和声与转调。据说勃拉姆斯曾经说,“瓦格纳的模仿者们只是一群猴子,但他本人还是值得一提的。”他在晚年听马勒《第二交响曲》时也称赞其为“天才之作”。乐评人辛丰年将勃拉姆斯评价为“古典其面而浪漫其心”,这道出了勃拉姆斯音乐的复杂属性,他的作品往往在克制内敛中抒发感情,一如他的人生。
通俗小说女王萨冈可不是在一堆作曲家中随便选择了勃拉姆斯。流行文化里有不少展现古典音乐的作品,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些作品在选曲时通常选取的,是思想内涵没有那么深刻的或者大家耳熟能详的、已经有先入为主的解读的作品。相对比较有思想性的、更加厚重的作品则很少会流行于大众。柴可夫斯基可能已经被说得太多,马勒、布鲁克纳又在流行文化里被谈得太少。勃拉姆斯既有《摇篮曲》《匈牙利舞曲》这样妇孺皆知世界名曲,也有每个小节都值得反复琢磨的、研究者眼中的杰作。
几乎人人都听说过勃拉姆斯,但是要真正说明白并不容易。你或许还记得在坂元裕二的《花束般的恋爱》中,二人下班回家在路上谈到的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吧!如果变成《哈利·波特》,命中注定的感觉就不会那么强烈;而换成过于学院派的影史佳作,又会让观众一头雾水。正是类似的原因,才使得“您喜欢勃拉姆斯吗”变得意韵悠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