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数字重生(2)

2023-06-22 来源:飞速影视
励小捷介绍,数字重生将有这几种形式:对于有残损的洞窟,利用老照片、通过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数字虚拟修复,再现石窟艺术原貌;对于流失海外的石窟文物,近期难以追还的,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拼接复原,向广大游客展现;对石窟文化的推广,通过各种数字化展览展示手段,让公众了解石窟,爱上石窟。
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研究室主任宁波记得,云冈石窟第33窟,2007年时还有两尊菩萨衣纹,当时可以看到,现在再去,已经看不到了。有这样一个数据,云冈石窟每一平方米外立面的范围内,平均每年就有10立方厘米消失。已经1500岁的云冈石窟,风化,乃至消失,从漫长的历史角度来看,似乎不可避免。
云冈石窟数字化工作于2003年起步,目前已经完成整体石窟约1/3的数据采集,同时也完成了2005-2018年所有现存纸质档案的数字化采集。“数字化技术,除了能记录石窟的真实变化,还可以做整体风化监测——修建窟檐之后风化速度大大下降;而如果很多很多年以后,云冈石窟真的消失了,如果有足够精细的数据保存并传承,人类还会知道并‘看到’,这里存在过如此灿烂的艺术。”宁波说。
从2005年开始,北京大学教授查红彬与龙门石窟合作从事石窟三维数字化的尝试。建立石窟三维数字化的数据库,利用三维数字技术辅助考古线图的绘制,最终实现石窟全景数字化,这是查红彬团队目标的“三步走”。他为我们描述了将来一种参观石窟的神奇体验:走进一个石窟,戴上VR头盔,就能看见这个石窟100年、500年、1000年前各是什么样子,历史重现。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黄先锋,2007年与敦煌合作,扫描了整个莫高窟1.8公里的数据,不仅是石窟,还包括周边环境,“空天地一体化”,这成为向游客虚拟展示的基础。“当时的投入是巨大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文物消亡的速度远远大于我们现在进行保护的力度,除了重视重点文物,还要看到边疆和条件较差的地区。后来,我们做了一个软件,放到云上共享,手机就能打开,每个人都可以上传照片,建模以后直接分享,实现低成本的数据记录”。
黄先锋说:“现在做的数字化,可以让数字化和展示直接打通,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数字化不只是模型,文物信息挖掘和知识库的建立任重道远;数字化的成果也不只是看,是真的能够用于保护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法认为,数字化是一场不知不觉的方法革命,在文物保护过程的多个维度延展,随着实施的推进,需要我们有更深刻的人文思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