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数字重生(3)

2023-06-22 来源:飞速影视
詹长法总结,数字化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全过程包括基础研究、保护修复、监测预警、利用发展、传播推广、阐释展示等。“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在修复时就留取了修复前、中、后多层级的亚毫米级数据,实现了有数字化支撑的石窟修复。
“但必须看到,文博领域数字化还存在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因需求不明确,或反复采集,或将数据束之高阁。而许多急需数字化采集建立档案的遗产地,往往又缺乏专业人员,这使得数据交付后无人管理。”詹长法直言,“市场有市场的逻辑,行业有行业的困境。今天数字化在文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未真正获得与投入相匹配的效益。”
詹长法强调,随着石窟寺保护迎来重大机遇,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工作,“从一开始就需要明确数字化应用的目标与可预期的效果”。在他看来,留存数字化资料信息的同时,应该深入挖掘石窟寺造像的艺术价值,展现出真正的艺术之美。
比如,2017年,瑞士西北部的巴塞尔利用3D扫描和打印技术整体复原出了埃及法老赛蒂I世的墓葬,及3300年前的法老石棺。此项目耗时5年,让法老陵墓完整地以新科技的方式再现世人眼前。
这在云冈石窟已经实现:2017年以来,依托数字档案,云冈石窟启动了第3窟、12窟、18窟原比例复制工程,用3D打印技术,陆续将石窟“搬”到了青岛城市传媒广场、北京建筑大学、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地,实现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可移动展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注定消失的石窟将得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永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