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我们在一起|界面文化编辑部2020私人书单(14)
2023-06-22 来源:飞速影视
《失落的卫星》
刘子超 著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0年7月
我还记得读这本书时的遐想与神往——在全球流动性戛然而止的时刻,关于异域的描写是多么诱人,况且还是对中国人来说无比陌生的中亚。这是我读过的第一部由当代中国作家书写的第三世界国家游记作品。普通中国人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已有近20年的时间,然而我们对外界(特别是不在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与地区)的兴趣,究竟有多少?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意识到我们与远方人的生活、思考和情感,其实共性大于特性?
我乐于见到刘子超开启了某种属于当代中国的“壮游”传统,他曾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作家去书写外国,我深以为然。某种程度上现代世界版图的“边缘地区”比“中心”更值得我们关注,正如印度裔英国作家拉纳·达斯古普塔在《资本之都》中阐述自己为何要书写德里, “这些‘新兴’的中心错过了对国际资本主义最具包容和希望的20世纪中期,而似乎只有在这些中心,人们才能更好地观察全球最新的脉动。我觉得,不再是在西方,而是在这样的地方,来自全世界的人才能找到对自己命运最清晰的书写。”就这本书而言,它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流动性的目的地之一,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否能提供一种替代性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义目标,让来到这里的人实现自我?与此同时我们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好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的共处关系?
(推荐人 林子人)
《巴黎记》
于坚 著
楚尘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年1月
这是一本关于巴黎散步的书。于坚在书中做出了漫游相当于收藏、收藏等于包浆的比喻,收藏与包浆意味着将物件从日常功用的劳役中解脱出来,具有审美的维度。巴黎是旧的,而旧赋予巴黎美感,于坚相信,旧物比新物更加珍贵,旧世界比新世界更有美感,在“新的压倒一切”的当下,这样的见解显得珍贵。毫无目的地漫游于巴黎,还有一个文学上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承认那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诗意与细节有存在的意义,《追忆似水年华》不就是这样的产物吗?难道要用效率来衡量睡意与回忆吗?
在花鸟市场和菜市场都逐渐消失的今天,我们还能去哪儿散步,去哪儿包浆?由这本书,我又开始阅读梭罗的《漫步》和伍尔夫的《街头徘徊》,梭罗漫步于美国荒野,伍尔夫在伦敦街头散步——散步都提供了室内苦读之外的诗意与开阔,伍尔夫感慨道,社会环境为了便利要求一致性,而散步可以进入一个开阔的流动的空间,一个人不必非要是银行家和好父亲,也可以是游民和浪子,梭罗则在思辨野性与驯服的关系,他说,“真正的文明并不是要让野性的老虎变得驯服,也不是要让温顺的绵羊变得凶残。把它们的皮革鞣制后拿来做鞋,并不是最佳的使用方式。” (推荐人 董子琪)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