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揭秘中国古代祃祭和军旗文化

2023-06-28 来源:飞速影视
《左传·成公十三年》上讲述了一段故事,周简王九年(公元前578年),鲁成公和其他诸侯一起接受王命,到王畿洛邑觐见天子,会同霸主晋厉公伐秦(麻隧之战)。征伐之前天子举行了祭祀,然后将祭祀所用的生熟肉分给各位诸侯,成肃公(子爵,周王同姓)接受生肉时表现出不敬的样子,刘康公(子爵,顷王之子定王之弟)见到后立即批评了成肃公,其中有一句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大概意思是说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祭祀和征伐,祭祀时接受膰(熟肉),征伐时接受脤(生肉),这是对鬼神的大礼节,今天成子(成肃公)心不在焉,不要命了么?这则故事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祭祀和征伐是国家首要大事。中国人可能是最重视祭祀的民族,中国人的祭祀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期,始终是国家的重要大事,《国语·
周语上》说:“夫祀,国之大节也。”祭祀也是权利的象征,主持祭祀的,通常是一国之君。国家一级的祭祀,又因对象不同,分为祭祀天地、鬼神(祖宗)、日月星辰、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和军事祭祀,周简王在要求同姓诸侯伐秦之前举行的这场祭祀,就是国家的军事祭祀--祃祭。
古代的军事祭祀有两类,第一种就是祃祭,又称为师祭。是指在征伐之前举行的祭祀,祃祭的目的在告知神祗大军出征之地和行军经过,保佑出征顺利。第二种是蒐礼,即蒐田之礼,蒐田就是蒐山田猎,蒐礼又称为表貉或表狢。古代田猎,不只是游幸,还附有军事演习磨练军队的作用,因此蒐礼是一种军事礼仪。《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茆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 指在古代出征田猎的阵前,立“望表”插豹尾表狢,对田猎的地区的山川发誓言祭祀的礼仪,与后世祭祀山川有共通之处,后世祃祭和蒐礼实际上已经基本合并,可以并称祃祭,祃祭和蒐礼往往还伴随观兵露布(卤簿)之礼,以表现军容盛壮,祃祭完毕作战获胜后,还要进行献俘礼,将俘虏首恶杀于祃祭的坛下,告慰神主。
先秦时的祃祭之礼,至汉代已经不可考,郑玄解释祃祭时也很苦恼,用了“为兵祷,其礼亦亡”这样的话,孔颖达补充说祭祀的对象可能是“造军法者”,即黄帝或蚩尤,他也不能确定要祭祀的究竟是哪一位。尽管先秦的祃祭对象有争议,祃祭过程不清楚,但是在隋以后,祃祭的主神就逐渐只剩下了黄帝,蚩尤很少再出现,《隋书_卷八 志第三 礼仪三》“开皇二十年,太尉晋王广北伐突厥,四月己未,次于河上,祃祭轩辕黄帝,以太牢制币,陈甲兵,以三献之礼”。《隋书 帝纪 炀帝》记载:“大业十年春二月辛未,诏百僚议伐高句丽,数日无敢言者。三月壬子,行幸涿郡。癸亥,次临渝宫,亲御戎服,祃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中国自汉以后的祃祭,主要内容是以军旗祭祀神祗,保佑可以战胜,而军旗正式的称呼就是旗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