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缠斗”:英德水患往事(11)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6月23日,英德市浛洸镇 图片来源:新华社
眼下,全国新一轮水利建设正在铺开。一位水利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水利设施一般在设计之初就会兼顾上下游的关系,但难点在于如何跨流域、跨梯级综合治理。防洪功能的提升需要每个梯级水利设施合力推进,这中间可能存在时序的问题,短板的补齐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过去的防洪理念也并非没有改善空间。一个问题是,在防洪设施“突飞猛进”情况下,可能并未考虑到与防涝规划的协同性。
就在今年初,《英德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在此前公开的《英德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征求意见稿)中,深刻剖析了英德现有防洪减灾体系的短板。一个难点在于,“英德市大部分地区的洪灾与涝灾多结伴而生,主要干支流的涝区多是由于对洪泛区实施防洪措施之后形成的”。[5]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曾分析,发生在某一个区域的降雨,每个城市如果都“以排为主”,就会出现因上游排涝而加剧下游洪水灾害的风险。如果洪涝不能统筹,上游暴雨时泄洪,将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下游地区雪上加霜。
而在彭澎看来,北江流域应该加强联防联控,既要提升对特大洪水的防范水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又要在特大洪水来临时协调、沟通、共同防范。对于英德的防洪设施,下游城市也要多提供支持和援助,也可以由省或流域协调委出面推进转移支付。
对于英德,也如所有饱受水患影响的城市,此次暴雨,可能正是一个转舵时机。它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过去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向调整人的行为?

记者手记


除了“顶硬上”,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英德浛洸镇,我遇到了一位老人,她和许多上了年纪的广东人一样,只会讲本地粤语,习惯称呼年轻人“靓仔哥”。她带着我逛了她的几块种植地,有玉米、水稻和紫苏。
洪灾过后,这些农作物都被泡坏了,但老人并未显得特别失落。她会介绍自己如何施肥、管理,因此玉米要比别家的饱满,紫苏叶长势也要比别家的好。在她身上,你能感受那种乐观,明明是在抱怨洪水,但她依然笑得很爽朗。
“你还笑得这么开心?”我故意逗她。“没办法啦,不笑又怎么样?更大的(水)都经历过。”她依然挂着笑容。
说起洪水的历史,英德人几乎都能谈上几句,他们也像文中所言,找到了各式各样应对洪灾的方式。“委屈吗?”我这样问过当地人,一阵沉默后,对方回答,谢谢理解,“但我们也只能顶硬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