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探源中汲取复兴伟力(2)

2023-08-02 来源:飞速影视
“这种‘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是中华文明长存于世的根本之道,也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根基所在。”韩建业说。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读书活动指导组副组长叶小文也赞同“大一统”是贯穿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一条主线,是维系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文化基因,是造就中国这个超大规模文明型国家的内在动力,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血缘上互相融合,铸造了、维系了、巩固着中华民族“一元多样(或多支)一体”的基本格局。叶小文认为,无论如何交错杂居、颠沛流离、多源涌流,终会融合成为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把‘一元’的圆心固守住,把包容的多样性(多线性)半径拉长,就能画出最大同心圆,永固中华儿女大团结”。
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此次讨论中,50多位来自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委员和专家,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回答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如何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拓展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复明认为,文明溯源应结合考古学证据和科学分析手段,从聚落和定居模式、农具和耕作方式、土地利用、历法和节气、种子驯化、野生动物驯化和家畜养殖等方面,更加深入地揭示华夏文明的源头、演进和空间扩散模式,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和国际影响力。
经过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以新的科学手段进一步勾勒和描绘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壮阔图景,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介绍了探源工程20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组从良渚、陶寺、石峁等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把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浓缩为三个方面,即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以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