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看谣言的特点、危害与应对措施(2)
2023-08-02 来源:飞速影视
三、谣言的传播方式
谣言传播一般有链状传播、树状传播、放射状传播、漩涡型复式传播四种。
链状传播是指谣言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如黄盖假降时向曹操抱怨“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
树状传播是指谣言从一个人传到几个人,再从几个人传到一定数量的人群的传播模式。如刘邦“斩蛇起义”,并对追随者暗示自己乃“赤帝子”的故事。
放射状传播是指谣言从信息源向无数接收者发送,这是网络谣言特有的传播模式。这些近期爆火的“汪小菲大S口水战”中,可见端倪。
漩涡型复式传播是指融口头传播、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于一体的传播模式,这种媒介的交叉组合能为谣言的传播积累更大的能量,造成的破坏性往往较大。
四、网络技术对谣言的助推作用
在信息传播愈加快捷便利的“自媒体”时代,谣言搭上了网络的快车,在速度、广度、力度方面都有了空前的扩展。
相关研究表示,如虚假账号和虚假评论,可以引导传播内容产生偏向虚假的趋势。
此外,“个性化推荐”的机制,也间接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当你搜索某个“谣言”后,后续平台会给你推荐一系列“真伪待证”的消息,把你拉入一个充斥着假新闻的兔子洞。面对海量信息,不明真相的你便可能开始在心里打鼓,“万一这要是真的呢?”,这种促使人产生“回声壁效应”的机制,也是“个性化推荐“等技术混淆真相的致命缺陷。
五、谣言常见的包装手段
如果说标题修辞是形式,那么谣言关涉的议题及其建构策略则是将谣言进行有效包装的重要手段。
在议题倾向上,在国内由于监管原因,军事和财经类谣言占比重较少,而九成左右的谣言议题,集中在科学常识、社会时政和明星八卦相关版块。
在叙事结构上,“标题 现身说法 专家佐证 首尾呼应加强语气”的程序化结构,成为了爆款谣言的不二之选。
在议题建构上,参考2022年中央网信办通报的谣言典型案例,不难看出,超50%的谣言,依托于具有人物、情节和矛盾点的故事来传播。这一类型包括“福州一阳性男子被吊车吊起转移”“郑州一女子被碎尸从楼上扔下”“郑州富士康员工因疫情管控起冲突,把工作人员杀死”等。
还有些造谣者,熟谙“借势之道”,通过扯明星、蹭热点产生舆论叠加效应;此外,移花接木也是惯用技法,将真实出现过的文本、图片、视频,换上造谣者精心设计的文字说明和字幕,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促使传播受众成为信息接受者,进而随手转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