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程序正义,所谓清官崇拜更是一种幻想(3)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亲历亲为,巡行各部,雪冤禁暴。后来任宝谟阁直学士,奉命巡回四路,掌管刑狱。翌年,升任焕章阁直学士、广州知州与广东经略安抚使。南宋淳佑八年(1248年)三月初七逝世于广州官寓,享年64岁。《宋史翼》将宋慈列入《循吏传》,并将其与辛弃疾媲美。 技术是实现正义的基础 《论语》有所谓“君子不器”之说。中国古代讲究诗书教化,对格物致知之类的技术素来忽视。而且检测尸体的仵作地位低下,在宋代只属于吏,为吏者终身不得作官,士大夫耻为之。 但问题是,正如宋慈《洗冤集录》序文所言:“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定杀头大罪的依据莫过于弄清第一手案情,而这依赖于检验技术。如果不重视检验,只能是葫芦僧判断糊涂案,毫无正义可言。宋慈认为:“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栝,于是乎决。法中所以通差今佐理掾者,谨之至也。
”法医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委派何人办案,如何办案,都需要慎之又慎。 宋慈的伟大,不在于他秉承了儒家倡导的廉洁清正精神,更在于就是他 从不空谈精神,不以猜测当实证,而是重视实际证据,反复勘察,用精湛的法医技术明辩奸邪,让正义真正得以实现。 宋慈一生的价值,不应局限在法医学领域,也不应局限于法律领域,而在于,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树立了一个范本。 在民间传说中,包拯与狄仁杰常被视为古代神明般的断案清官。其实他们更多属于政才突出、富有清誉的通才,断案并非其最重要的工作,其传说更多来自文艺的演绎。尤其是包拯习惯的断案方式,往往是“打落头上的乌纱帽,剥去身上蟒龙袍”,主要靠凛然正气,甚至是刑讯手段,基本上具有一种反技术品格。再比如,明代最著名的清官海瑞则直言其判案原则是,“窃谓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
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在海瑞这里,如何用技术查明案情并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直接套用礼教上的尊卑秩序。技术从来不是他们断案的首要选项甚至必要选项。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