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的“震骨车”,电影中的“黄金配角”,因何再次翻红?(3)

2023-09-11 来源:飞速影视
从直立单缸发动机,到V形双缸、直立四缸及星形、扇形、水平对置2~4缸等型发动机;从加装前、后减震器,到带花纹的防滑轮胎、轴传动结构等。这些至今在摩托车上广泛应用的关键零部件,都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可以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摩托车产品开发的鼎盛时期,也同时奠定了摩托车产品的基础。
巴黎万国博览会不仅让自行车一炮而红,也让全世界认识了摩托车。然而与自行车不同的是,摩托车的普及并非发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是大多应用在了军队和战争中。

百余年前的“震骨车”,电影中的“黄金配角”,因何再次翻红?


▲电影《虎口脱险》剧照
在二战题材的法国喜剧电影《虎口脱险》中,德军士兵骑着军用摩托车,一路追击英军飞行员的场景,让人们为英勇顽强的飞行员捏一把汗的同时,也看到了军用摩托车在战场机动作战时的独特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相比汽车,军用摩托车因其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越野能力强、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特点,为军队执行了不少侦察、通信、联络等作战任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军用摩托车就逐渐崭露头角,并开始装备部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用摩托车的装备数量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欧洲平原、北非大漠,甚至中国战场,几乎处处可见其踪影,抗战题材电影《渡江侦察记》和《侦察兵》中不难找到摩托车追逐的片段。
“井冈山”星火,“长江”后浪
我国早期摩托车及相关工业的成长,也与军事用途相关。
据《中国文物报》的一篇纪实报道,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军用摩托车成为重要一项。
1951年7月8日,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在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的条件下,试制成功第一批5辆军用重型摩托车。该车装有对置型四冲程双缸风冷式发动机,气缸容积498毫升,功率11.8千瓦,最高时速110公里,自重195公斤。

百余年前的“震骨车”,电影中的“黄金配角”,因何再次翻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