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是什么水平?《品三国》能算是合格的历史书籍吗(3)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另一方面就是:在合适的时机碰上了公众认知水平。尽管“三国题材”的流传度很高。但实际上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自己读完《三国演义》原文的还是少数。而《三国志》则更是“曲高和寡”。
当然了,如果一个电视栏目直接照搬史料全文,那一定会“曲高和寡”。 因此,同为三国历史初涉者,易中天的水平固然比普通人高,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再加上把历史人物联系到普通人的生活认知以及人情世故方面,节目不爆才怪呢。
所以,“品三国”从问世开始,就一直纠缠着质疑与肯定的2种声音。其实就是历史爱好者与普通大众认知矛盾的具体体现。
当年的网络互动性不像如今,但易中天本人非常注重与听众的互动。例如在点评汉末人物时,有爱好者反应他的泡面头实属不雅,就把头梳齐了。在“品三国”里也有:当受到观众的质疑,他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史料基础水平。
例如:在说完第36期永安托孤之后,节目停播了数月之久。利用这段间歇期,易老师又专门对三国史料进行了补课,才完成了后面16期的内容。
最后的16期才是这档节目的出彩部分。例如讲:孔明的内政治理、东吴末期的权力之争、引入士族这个概念等等。尽管总体而言没有达到专业水平:比如错带蜀国末期的“人有菜色”和30年前诸葛亮的“治蜀”功绩。但的确是有飞跃了。
不得不说一下“士族”这个内容。尽管如今的历史爱好者对此琅琅上口,但在10年前,实属冷僻词汇。还记得10年前的三国论坛上,尽是扯什么武艺高低、武器排名等等话题。

“易中天品三国”是什么水平?《品三国》能算是合格的历史书籍吗


易老师把士族这个词带出来,从当时的观众反应来看是有点懵逼的。或者叫:哇,虽然不了解,但听起来很厉害。可无论怎么说,正是这一概念的出现,让大众从打打杀杀的三国世界中脱离出来,提升到去思考汉末历史背后原因的结果。
还有,和前36期的嬉笑打骂不同,后面的16期易中天多次运用“吕思勉”等历史专业人士的评语,尽管这些专家的观点在如今网文作者眼里被批得一文不值,但在10年前,应该是大多数听众没有接触到的层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