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仙——历史无色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文摘(作者:许华)关于姥爷张逸仙的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我大多是听舅舅讲的。舅舅曾讲过多少遍,已经记不清了;我曾听过多少遍,同样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正值青春年少时候的我,听了舅舅的讲述,从心里觉得姥爷象演过的那些英雄,英武魁伟、顶天立地,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顽强斗争、不惜生命……崇敬之意油然而生。可是,每每讲起自己父亲的故事,舅舅脸上的表情与我却大不同。他那神色、那语调里,除了自豪与荣耀,还有悲壮、凄凉,甚至痛楚。
舅舅的讲述,几乎每一次都是从那个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开始……

张逸仙——历史无色


一、
1934年隆冬时节。
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一列火车艰难地喘息着,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缓缓前行。十多天来,这列从莫斯科开出的火车一直在向东行驶,向东、向东,离中苏国境交界处的中国边陲重镇满洲里越来越近了。
冬夜漫长。漆黑无边的雪野上看不到一丝生机,只有从列车车窗里透出的方格样的昏黄灯光,排成一字向前慢慢移动着。已是凌晨时分,车厢里的乘客差不多都沉沉睡去。张逸仙却毫无睡意。他用大衣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抵御着不时由车门缝隙袭击而来的寒气。他把头靠向座椅后背,紧闭双眼,只是假寐。他感觉到,火车离中国边境越近,自己的睡意就越来越少,几乎整整一夜,张逸仙就这样头靠椅背、紧闭双眼地坐着,静静地听车轮碾过铁轨的节奏均匀的金属声响,脑海里却是浮想联翩:自己四十岁人生走过的道路,与兄弟同志们在深山密林中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还有近半年来在莫斯科接受的训练和使命……像过电影、如放幻灯,一幕幕、一帧帧清晰地闪现,继而渐渐隐去,再闪现,又隐去……
1894年7月1日,张逸仙生于山东潍县寒亭(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兄弟七人,他是老五。当时,家境还算殷实。父亲张潼是晚清举人,做过十多年教书先生,不仅颇有才学,还富有民主意识和爱国思想,是同盟会会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张逸仙兄弟们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民主爱国思想的熏染。还在张逸仙少年时候,在日本读书的大哥就时常邮寄一些诸如《民报》、《天讨》之类的宣传民主革命的书刊回来。当时张逸仙尚在小学,还读不懂这些书刊上的文章,四哥便拿来读给他听,边读边讲。讲清朝政府如何腐败,讲我中华已经到了危亡地步,热血男儿自当奋发自励,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于此,张逸仙脑海里,民族革命思想渐渐萌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