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仙——历史无色(2)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1919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波及山东,时任寒亭小学校长的张逸仙与一群热血青年拍案而起、振臂响应,组织集会,宣传群众,成立了寒亭国货维持会,抵制、查抄日货,以此唤醒农商,一时间轰动整个潍县东部地区。然而此后不久,张逸仙的父母相继去世,家庭经济骤然变故。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放弃教书职业,跟随张伯言、曹星五、于祖黄等几位乡邻父兄来到哈尔滨阜济林业公司工作。
阜济林业公司的创办者张伯言、曹星五、于祖黄都是留东革命党人。他们这个林业公司,表面看是个实业团体,内部却聚集了许多倾向民主革命的革命党人。张逸仙置身其间,耳濡目染,逐渐开始想走一条“实业救国”之路。此时,也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不久,社会主义思潮已在中国兴起,哈尔滨的一些书店里,已有马列主义小册子出售。张逸仙梦想着“实业救国”的同时,又通过这些小册子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学说。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张逸仙的“实业救国”梦。日寇进驻哈尔滨,逼迫张伯言合营阜济林业公司,图谋吞并。张伯言断然拒绝,只身返回潍县老家,不久便因悲愤积瘀成疾,含恨而死。
正值壮年的张逸仙目睹了日寇的烧杀掠夺,民族的奇耻大辱让他义愤填膺。宁死不当亡国奴!倭寇刺刀之下,苟且偷生都难,何谈实业救国?张逸仙毅然将多年积蓄的钱款财务倾箱倒箧,拿来购买枪支弹药;把愿意抗日的亲朋好友、散兵游勇,甚至土匪胡子纠合起来,打出了抗日救国军第十一路军的旗号,凭着一腔爱国救国的激情热血,在莽莽深山密林之中与日寇展开了真刀真枪的殊死搏杀,也曾有攻破战绩。然而,张逸仙清醒地看到,这支东拼西凑拉起来的武装,是一支很不正规的队伍,无论人员素质或武器装备而言,都无法与日军长久抗衡。势单力薄,必须有后援之力。为长远计议,张逸仙只身远赴关内,企图通过各种关系寻求实力支援。此时,他的身份是抗日救国军第十一路军总参议。
他先是辗转北平、天津,通过朋友介绍见到了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将军。张学良对张逸仙的抗日义举和爱国热情给予了相当的奖许和慰藉,临别时还送上三百元路费。然而对于军需物力援助,却无实质表态。据推测,可能是因为当时东北各地找到少帅府上请求支援队伍太多,都是抗日救国,且番号各异,良莠参差,使得张学良难下决断,干脆一律善待敷衍。
离开平津,张逸仙南下金陵。在南京,又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方觉慧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听张逸仙说明来意,这位方中委答应将此事请示蒋介石,让他静候回音。在等候回音期间,张逸仙去了上海,看望弟弟张鹤眺。见到弟弟时他才得知,弟弟张鹤眺已是中共中央文委、左联党团书记,化名叶林,亦称耶林,周围的人都称他“叶先生”。得知张逸仙此番南下意图,叶林与他彻夜长谈,说来说去,总而言之,对他想求得国民党上层对自己的抗日武装给予支援的想法很不以为然,说那是竹篮子打水,是凭空臆想。但是,不知是出于谨慎还是其它原因,叶林最终业没有给哥哥指出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抗日救国道路,这使得张逸仙有些茫然。辞别弟弟,回到南京,又见到方中委,也听到了蒋介石的答复:“此事暂从缓议。”抗日救国的火热激情,遭遇了“暂从缓议”的一瓢冷水,张逸仙开始体会到,弟弟叶林说寻求国民政府支援抗日是“此路不通”,不无道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