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葛坚(2)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无法清晰了解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导致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基本上得了青光眼,结局往往就是失明。当时的葛坚迫切希望改变这一现状,但破解发病机制需要遗传学的支持,摆在所有研究者面前的就是缺乏典型的青光眼家系样本。这道难题就像一只拦路虎,很长一段时间都让葛坚无计可施,直到遇见14岁的周丽。
葛坚迅速组织团队对周丽及其家族成员进行“浩瀚”的基因排查,并命名为广州1号青光眼家系(GZ.1),这是中国最早的家族性青光眼基因研究的报道,前后用了14年时间,最后锁定了MYOC基因突变的P370L位点。研究发现,在周丽家族成员中,只有该基因位点产生突变的人,才会得青光眼,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病基因终于被找到了!

“医者”葛坚


◎ 迄今为止,GZ.1家系已经追踪到第五代。葛坚表示,往后还会继续下去。/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供图
“14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期间经历了周丽结婚生子、家族其他成员发病失明、研究团队成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个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但我们每个人都在坚持。”
发现基因点位只是第一步,顺着这一“家系”样本葛坚继续深挖,最终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影像诊断、治疗手段等不同领域都获得重要进展。
“越研究,越发现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诊断麻烦、治疗棘手。”葛坚随后总结提出,青光眼应该从传统的“单一治疗模式”转变为“个性化综合治疗模式”,采用整合图像分析技术、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引流管植入术等相结合的诊疗手段,开创了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使青光眼诊断时间能够提前3-5年,通过对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达到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功能的目的。
2011年,“青光眼临床诊治模式的转变”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时光荏苒,从遇到周丽那一刻起,时间已经过去了26年,而如果算上葛坚的老师、全国青光眼学组创始人周文炳教授,以及葛坚的学生、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下简称“中山眼科”)青光眼科主任卓业鸿教授,师徒三代人像接力赛般坚持对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医者”葛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