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的“绝望之路”(8)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这相当于是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论”(absolute idealism)理解为与康德、(早期)费希特所代表的“主观理念论”直接对立的“客观理念论”。“实在”或“事物本身”就具有合乎理性的秩序;哲学的目标仅仅是通过理性的自我治疗来看到这一点。
与此相应地,在《精神现象学》的“两个视角”中,已经把握思辨立场的“我们”的视角就无限地优于步步经历绝望之路的日常意识的视角;实际的历史事件在《精神现象学》中被提及,仅仅是“因为它们与黑格尔所追踪的意识概念发展中特定阶段相关联”;而整部《精神现象学》也仅仅是一种“假象的学说”(Scheinslehre),记录的是一些在最终遇到绝对知识时就应当抛弃的有缺陷的立场。
如此被解读的黑格尔,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晚期谢林、以及后来的克尔凯郭尔提出的批评:这个黑格尔似乎是将存在直接等同于思维中的概念,以“逻辑学”为自己版本的形而上学。这种思想似乎只属于一个对理性的力量过于乐观的时代。
这里不对理性主义的黑格尔解读的准确性、忠实性做出评判,而只是希望指出,即便在斯特恩自己的论述中,也有着似乎要突破理性主义解读的时刻,如:
对理性来说,在实在本身(as such)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真的不可理解的、矛盾的或无法解释的,在实在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与我们的意图和关切内在地不相一致的。
尽管这个论断看上去是在描述实在的某种超时间的本质、因而进一步支持了对黑格尔哲学的理性主义解释,我们其实也可以对它作一种更“弱”的解读:它说的不是实在已经现成地具有了彻底的可理解性与合理性,而只是说,对于理性而言,实在的可理解性是一种应许(promise)——永远可能,却永远有待(进一步)实现。在这种更弱的解读看来,黑格尔通过否定与我们的意图和关切“内在地(inherently)不一致”的东西,只是否定了绝对地超越了我们理解的“实在”;即便是无限者,对他而言也必须经过自我规定而具现为可理解的有限者。
这种基于“应许”的、具有时间上的开放性的内在主义(immanentism),或许是一种更有希望的、也更能突出《精神现象学》之不可或缺性的解读进路。因为,只有对这种进路(而非对超时间的理性主义进路)而言,实在的可理解性在历史中的实现才不仅仅是追随着在逻辑中早已现成地规定了的环节,而是以创造性的、空前绝后的方式重塑世界,从而预示重塑后的世界的逻辑“将会”具有怎样的环节。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