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天津味道”的俗名文化(2)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不止“大姨捞面”“二嫂子煎饼果子”,像“王三姑牛肉饼”“二姑包子”“二姐家三个拿手菜”等以女性称谓取名的餐饮字号,在天津能找到很多。那这些商号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上成为翘楚,如何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而且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天津饮食文化有怎样的联系呢?
大众吃食接地气
不难发现,无论是大姨做的捞面,二嫂子摊的煎饼果子、三姑卖的牛肉饼,产品都是以满足老百姓果腹为目的的日常餐食。
上世纪90年代,大姨汪金雯下岗后,打过几年零工,但收入不高。于是,她鼓足勇气推着小车开始卖早点。起初,她总感觉做小买卖不务正业,抬不起头。可干的时间长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干劲儿也就来了。1995年,大姨决定开饭馆,就做自己最爱吃的、也是最拿手的天津打卤面。大姨没上过烹饪学校,也没跟专业厨师学过,凭着跟妈妈学的打卤面家常手艺,自己开了家小面馆,很快就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回头客越来越多。如今的小店,不论年节还是平日,天南地北来的食客络绎不绝,哪里的口音都有。
二嫂子岳永芳在天津铅笔厂上班时,工作之余雷打不动地帮婆婆磨浆、熬酱,做准备工作,也学会了这门手艺。上世纪90年代下岗后,二嫂子全力以赴干起了煎饼果子生意。起初,买她煎饼果子的人都是街坊四邻,因为是老工艺、味道好,四面八方的食客多了,很快她就成了名人。
同样是经营百姓餐食,位于天津老城厢西北角的“王三姑牛肉饼”店,因肉饼皮儿脆馅儿厚,量大实惠,来的都是回头客。如今,全国各地的游客奔赴这里,为的就是品尝“实惠”的味道。
喜欢妈妈的味道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不仅外地游客认可这些以老百姓日常称谓命名的店铺,认为他们代表着天津地域的传统饮食文化,在本市,他们也迎合了百姓的消费心理。接受采访的食客普遍认为:这样的名号,代表着天津老味儿、家常便饭,是物美价廉、亲民、好吃不贵的代名词,更容易让游客、市民接受,给人一种没有负担、轻松回家的感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