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是否遭遇了自家子女教育“灯下黑”?(2)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家庭教育重在对孩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孩子的心理特质、精神品格大多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与学校教育比起来,更体现熏陶、浸润、无痕但持久的特色。学校教育是由专人承担、系统性、计划性极强的专业化活动,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为社会培育人才、选拔人才、造就人才。学校教育以能力为基础,假设年龄相近的孩子具有同等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施与同步教育,竞争性和比较性显而易见。
家庭原本是放松的地方,如果客厅变成教室、餐桌变成讲台、吃饭变成讲课,像在学校一样紧张,孩子全天候处于压力之下,就很难找到放松、纾解的渠道。孩子的精神和心理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没有缓冲和释放的机会,会形成本能性屏蔽。轻则充耳不闻,视父母说教如空气,你说你的、我干我的;重则逆反对抗,你说东我向西,唱反调,对着干。
第二,角色错位:亲子关系师生化。
“我妈妈每天上课的时候班里最好的那几个孩子让她心满意足,回到家里但凡我有点不会的,立刻就比上了,怎么我给他们讲一讲就会,给你讲怎么都讲不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并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为的人。一个人获得某种社会地位就会扮演相应角色,社会生活中,每种社会角色都有其社会规范,教师在学校扮演的是教师,在家庭扮演的是父母。作为教师,使命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社会化,符合社会规范。作为家长,父母首先是抚养者、保护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哺育人、养育人。作为教师父母,父母是先赋角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父母生养了孩子,就是终生的,不可替代。扮演好父母角色是教师父母的首要任务,不能以教师身份代替父母身份,这是本末倒置。
每个社会个体均扮演多重角色,教师亦然。教师回到家,如果不能自觉地从教师角色切换到父母角色,仍然以教师身份给孩子定目标、派任务、做评价,甚至将自己的孩子与班上的优秀学生做比较,以班里学生的成绩作为孩子的参照系,采取命令式、权威式口吻指摘孩子,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亲子关系错位到师生关系,亲子之间的亲情、挚爱、温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任务取向、成绩取向、业绩取向。作为教师父母的孩子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别人家的孩子有父母疼爱,我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别人家有欢声笑语,我们家只有考试分数?为什么别人家有温度,我们家只有成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