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此行》:在人生之路体认不虚此行的深义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龚金平
影片《不虚此行》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各条情节线索之间也没有明显的交织关系,只是因为都与闻善有关才松散地聚拢在一起,显得随意而散漫。影片通过闻善为几位逝者写悼词的经历,为观众勾勒了北京不同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当然,闻善与这些逝者大都素昧平生,亲友又无法提供翔实的材料,因而观众对于影片中的逝者,往往只有模糊而断裂的印象与认知。但是,即使在只言片语和零散的细节中,影片依然拼凑出许多富有情绪冲击力的人生图景,并在一些静默无声的时间停顿处,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和无力的感慨。
《不虚此行》海报
闻善,一个名校毕业的编剧,沦为无业人口,以撰写悼词为生。他看上去有点迟钝和木讷,但性格中的执拗和较真,以及受过影视编剧训练的学术背景,使他渴望对每一位逝者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影片由此发展出一种奇妙的矛盾性:闻善通过逝者亲人或朋友的讲述,以及他对逝者人生轨迹的细致梳理,当他以为对逝者的信息已经了然于胸时,影片马上又提供不一样的视点,让闻善意识到他与逝者之间终究是隔膜的。
在那些至亲至疏的人际关系中,影片在思考:我们为什么对身边亲友的认识会如此空洞和抽象?从影片中出场的几个人物来看,似乎是因为我们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太少,彼此本来就是熟悉的陌生人;或是隔着时光的风尘,曾经的感动早已随风而散,连带着对于相关人物的情感也变得淡漠;又或是我们忙着生计,为亲人的每一次停歇都像是对金钱的辜负,与好友的会心交谈更是一种奢侈……
正如闻善采访王先生时,王先生时刻都在回信息或接电话,他们的访谈被两部手机切割得七零八落。可想而知,王先生与他父亲一起时,不可能有安静的谈心时刻。这正是我们与亲人相处的一种悖论,我们认为每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彼此已经非常熟络,并不需要费心去认识对方;我们总觉得时间很多,随时有机会深聊。当闻善问王先生,他的父亲有什么爱好时,王先生还要问他叔叔,才知道父亲喜欢读书看报。但是,王先生的妻子却认为她公公喜欢养花。闻善来到老人的卧室时,又隐隐意识到,老人最大的爱好是看夹在两幢房子之间的矮山,因为那能勾起他对家乡的思念;此外,老人也喜欢搜罗登载了儿子成就的报刊。其实,无论是闻善,还是老人的子女,对于老人的了解都相当有限,因为没有人有闲心和诚意进入老人的内心世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