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10)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杜甫当时并没有看到这首诗,大历五年(770)正月,他才在书卷中偶然发现,顿时“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而五年前,高适已经在“心怀百忧复千虑”中去世。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少陵草堂碑亭。来源/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五中,对李白、杜甫和高适有如下评论:“高适,诗人之达者也,其人故不同。甫善房琯,适议独与琯左;白误受永王璘辟,适独察璘反萌,豫为备。二子穷而适达,又何疑也?”这段话不但对李、杜、高的人生结局作了很好的概括,且独具慧眼地指出他们穷达迥异的根本原因:高适比之李、杜,更具政治上的判断力和抉择能力。历史事实正是这样,安史之乱中,他们对待敏感的政治人物和事件的不同态度,是他们走向不同人生结局的要因。
参考文献:
张馨心:《盛唐诗人高适、李白的人生选择及交游关系新议》,《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丌凤珍:《试论李白、杜甫、高适的人生理想与政治智慧》,《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郭娟:《李白 高适 一见如故 再见陌路》,《艺术品鉴》2020年第28期
张明扬:《弃长安——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诗人、政争与叛乱》,天地出版社,2022年
来源丨国家人物历史(文/韩靖宇)
编辑丨甘小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