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6)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明皇幸蜀图》。作者/(唐)李昭道 (传),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当安史之乱的消息传来时,李白正盘桓于金陵,而他的妻子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儿子伯禽在鲁郡(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在门人武谔的帮助下,李白成功救出妻儿,一家人向南逃难,直到天宝十五载(756)秋,才在庐山安定下来。
玄宗在逃亡入蜀的途中,封永王李璘为领四道的节度大使,坐镇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其中自然有制衡太子之意。在肃宗掌握了朔方军的情况下,玄宗唯有也控制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武装,方可与之抗衡,进而重掌最高统治权。至德元载(756)九月,永王抵达江陵,当时江淮地区的租赋都要通过江陵中转,故而在很短时间内便招募起数万军队。随着势力的强大,永王的政治野心也膨胀起来,在以谋士薛镠为首的左右幕僚和儿子襄城王李偒的极力怂恿下,决定割据江南,像东晋第一位皇帝司马睿那样开基立业。作为声名显赫的大诗人,此时已57岁的李白受到永王谋士韦子春的三次延揽,最终入幕。求仕心切的李白似乎丝毫没有体察到此行所蕴含的政治风险,反而幻想来日自己能像苏秦一样衣锦还乡: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在永王军中,李白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盛名不下于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为永王大张声势。李白一方面被永王收复河南的平叛目标所振奋或许可以部分地解释他为何入幕永王。但另一方面,李白对永王的野心也并非一无所知,甚至还作诗暗指其有称帝之志。李白明知永王有不臣之心,不仅以谢安自况,倨傲地认定自己身负谈笑间澄清天下的政治才略,还将当下乱局比作东晋南渡: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由此可见,李白在这些诗中所表现出的惊人的忘乎所以,与起兵前后的永王十分相似,这对“君臣”从本质上,都是政治抱负严重超越政治才华而不自知的悲剧人物。李白的悲哀在于,他以管仲、乐毅、诸葛亮自居,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但毫无政治实务经验的他,却很可能不如自己认定的那样,天然具备什么辅弼君王、一匡天下的经世大才。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高适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