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的人,重新出发吧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庄见风
流媒体点播分庭抗礼、新冠大流行制造封闭空间的恐慌、大制片厂创意萎缩、短视频塑造新的视觉经济……电影,或者说我们可以坐在影院欣赏的电影,它的命运与未来从未如此晦暗不明。危机诱发思考的转型,有人选择在技术中行事,有人选择回到过去,在个人回忆与时代记忆中寻找继续热爱电影的理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造梦之家》当属于后者。
作为当今影坛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年逾古稀的斯皮尔伯格头一回讲起自己的故事。斯皮尔伯格选择在这个时刻讲述自己如何与电影结缘,对后继者而言,确实语重心长,诚意满满。
如何评论这部看似不施“粉黛”、平淡如水的自传作品?的确很难。斯皮尔伯格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甚巨,前有《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折桂奥斯卡,后有《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头号玩家》开行业之先锋。然而,《造梦之家》与斯皮尔伯格身上的“大片导演”身份标签通通无关。这部自传作品影像平缓,动人的家庭录像充满着作者的口吻,暗合了世界影坛兴起的一股私影像之风。
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采取了个人编年史的做法,以主人公山姆·法贝尔曼1952年至1965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记录了他从第一次“触电”,到沉迷于制作家庭和业余影像,最后踏入电影行业的故事。两个半小时的影像如同斯皮尔伯格写给往日的情书,看尽世间沧桑却并未话凄凉。
成为“塞席尔·B·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总是将自己的电影创意追溯到童年,《造梦之家》也不例外。影片开始于斯皮尔伯格一个标志性的横摇长镜头:1952年1月10日,好莱坞类型片大师塞席尔·B·戴米尔的最新作品《戏王之王》的首演之夜,法贝尔曼一家正在新泽西州影院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电影开映之前,父母从不同的视角讲述对电影的理解,企图消除小山姆的巨物恐惧:父亲伯特从工程师的角度解释电影就是一秒二十四格的运动图像,母亲米蒂则说电影就是一个个难以忘却的梦。理智与情感的缠绕——电影影像的双重本质、火车与火车相撞的奇观画面,一同攫住了山姆的视线,一颗属于电影世界的种子就此种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父亲阿诺德,是辛辛那提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计算机工程领域极具天赋;母亲米莉·蒂格与父亲是校友,在全美顶尖的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父亲的工程师思维和母亲不受束缚的艺术感性,为史蒂文用影像复刻戴米尔的“火车相撞”镜头创造了绝佳的温床,后来他为自己的作品取名为《最后的火车事故》。电影里小山姆开始操练起8毫米摄影机和便携式胶片编辑器,法贝尔曼一家也渐渐成了一个业余的摄制组。法贝尔曼一词是英语“Fabelmans”的直译,其中与单词“fabel”一字之差的“fable”,意为“讲故事、寓言、虚构”。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的名字里隐藏了这个小小的字谜,观众也在山姆的家庭录像和业余电影制作中,见证他成长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