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北大精神?为什么北大精神那么出名?(2)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北大的诞生与同期出现的其他几所中国大学一样,都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相关,因此也难逃家国情怀的历史宿命,这一点与欧美的大学有很大的精神上的区分;但既然是现代大学,就必然要有科学精神、自由思想,要追求探索现代性,一方面有面向世界的时代气息,一方面有厚重内敛的中国人文精神,两者在各个历史节点上激荡交汇,所产生的精神张力是传统中国文人和西方知识分子难以想象和理解的。北大在探索一种人类文明史上的大历史。
很多老师都讲到一个词叫“品格”,我就想到了中国的品格。品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品格太重要了,北大现在就在继续塑造中国的品格。当代中国任何传统之物都要经过洗礼,我们依旧在这个过程中,而且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王博老师讲,科技的力量扑面而来,但是北大或者北大一代一代学人留下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守住,要传承,这个守是要拿出我们的全部智慧,调动我们全部可能的资源,当然包括多元国际资源。北大现在做的工作,不完全在当下,也许在未来,但我们播下的精神的种子在成长。《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书里提到的很多老师,人已经不在了,但精神还在。
「用冷静的眼光审视走过的路」
主持人:陈平原老师是学脉的研究者,并且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我们也非常想听听陈平原老师的讲话。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是北大出版社关于北大的精神、故事、人物、传统、学养的一个最新成果,应该把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之所以把《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作为有关北大的系列读物而非独立的书来看待,是因为北大自从出版社恢复建制以后一直在做此事。1988年北大出版了《精神的魅力》,这是征集来的书稿。我后来说可以把《精神的魅力》定位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学故事的起点。当时是1988年,北大还有10年就百年校庆了,所以请了好多人,有老先生,像季羡林先生;最年轻的作者则是大学本科生。若干年后,这些当年大学生的文章依旧能够激发青少年对北京大学的向往。我觉得1988年《精神的魅力》日后还会有第二本、第三本,不断出下去。
而后便是从《精神的魅力》走到《老北大的故事》。北大校庆100周年的时候,我编过一本书《北大旧事》,写过一本书《老北大的故事》,就是从大学精神走向大学故事,因为不仅有一个朋友,尤其是国外朋友,说你们北大太夸张了,动不动说北大精神,以后每个大学都有精神,那个精神怎么界定呢?没有听说讲哈佛精神、耶鲁精神的,但是我们中国很多大学都提出自己的口号,那么每个大学的精神是多大?是传统、学养、学脉,还是一种相对宽泛的精神?所以百年校庆的时候,我们希望落实到人物和故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