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北大精神?为什么北大精神那么出名?(4)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我在学生时代有很深的感受,老一辈先生的言行举止中透着亲切、平等,不管有多高的学术声望,对待我们这些小本科生的时候都是非常亲切、平等的。冯钟芸老师,她是西南联大时代的学生,我们都很尊敬她,她会跑到我们学生宿舍去跟我们聊天。这会让你感觉到,讨论学问这件事情是平等的,大家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不是谁就一定占据学术的高地,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已经故去的中文系系主任费振刚老师,有8个字的准则,叫作“热爱学生,敬畏学术”,这8个字是他教书的准则;我觉得这8个字不光是他的准则,也可以看作是我们中文系的系格。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书育人最根本的要求。
蔡元培校长提出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北大的校风,如果能够加上陈独秀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就更加完善,这是对学校的办学宗旨而言的。当然这对在这个校园里任教的个人而言,同样是重要的。两个层面,往大了说是做人,人格独立,思想独到,不随大流,不被世俗潮流裹挟,用苏东坡的话说是“不随”。所谓不随就是保持自己对事物的判断,不随波逐流。往小了说,做学术研究同样不随波逐流,决不人云亦云,即使一个小的学术观点,也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是我在北大老师的课上感受到的。
「精神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主持人:既然叫传承,那就包括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甚至文本之间建立的联结,而这方面邓老师体会最深,所以请邓老师讲一讲。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各位老师从各个学科,甚至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汇聚在同一个平台上,实际上这也是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学缘并不等于人缘,而且学脉本身有延展性和跨越性,而不应该是排他的。北大始终是作为一种气质、一种精神而存在的。我经常在校园里碰到有人说自己是来自南开的,来自北师大的,到北大来听什么,看什么,为什么要到北大来呢?北大不光是属于北大的,也不光是属于北大一代代学人或学者的,它是作为一种气质,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当下的。所谓的气质、所谓的精神,就是渗透在日常的学术生活里,甚至说渗透在一天一天痛和乐的挣扎之中的,精神就是在这种挣扎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这样一种气质。
人文学科说到底是一种思想方式,也是渗透在我们学术之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内在价值是以一些杰出的前辈学者作为榜样的。所以我们这个传承活动都是从前辈讲起,这绝不是偶然的;我们是以一种学脉的延续作为学术生命的准绳的,而且各位都以北大精神的传承作为自己的义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