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漫笔|南疆行(3)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喀什是丝绸之路上最有韵味的一座古城,既古老而又充满看不透的神秘色彩。2000多年前,她就已成为丝绸之路上连接欧亚、融汇东西方的著名商埠了。你踏进喀什老城,恍如穿越千年,一脚踩在了张骞、班超曾经走过的街道上……
喀什这座名城的灵魂在老城,而高台民居则是老城的精髓。
高台民居建在老城东南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现居住着600多户4000多人。远远望去,土崖上的高台民居更像是一座黄土的城堡。拾级而上,走进民居深处,你立刻就会迷失在迷宫一般的街巷中,走的进走不出。据朋友介绍,高台民居的规矩是,地面若是六边形的地砖,那么就说明这是一条四通八达的路,倘若走进一条四边形地面的巷子,那就是走进了死胡同。触目所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黄土房屋。维吾尔人有这样一种风俗,家族人每增加一代,就在祖辈的房子上加盖一层,或者向四周加建,依势而建,无须规划,也没有规划,任意建造,如此一代一代人的延续,形成了房边房,楼靠楼,层层叠叠的格局。歪歪斜斜的过街屋、悬空屋、半街屋,就像是立在小巷里的炮楼或碉堡。这些未经规划、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又排列出幽深、四通八达、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小巷。
这迷宫般的小巷和奇特的房屋建筑就一起构成了这个民居步移景异的风景,真是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高台民居维语叫做“阔孜其亚具希”,汉语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人家”。土崖上独特的民居和古老的土陶作坊成为高台上两个最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的景点。在高崖土层中有一种维吾尔人叫“色格孜”的土质,这种泥土质细腻,粘性强牢,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据说800年前有一个烧制土陶的匠人首先发现了“色格孜”土,于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随后相继有很多土陶艺人在高崖上开设土陶作坊。在过去的岁月里,土陶制品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生活中一日三餐不能分离的泥巴碗,维吾尔人叫“塔瓦克”,和面盛饭放食物的陶盆,洗浴用的土陶脸盆,洗手用的“吾肉克”(陶壶),盛水的“库甫”(陶缸),洗衣用的“台西台克”(陶洗衣盆),挑水用的“库扎”(土陶水桶)。夜晚用的各式土陶油灯、烛台以及婴儿摇床便具,甚至还有土陶制的捕鸟猎具等等,其土陶制品品种多达上百种,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建筑是高台民居的外壳,那么土陶才是高台民居内在的精髓。喀什的土陶虽朴拙却不失精美,无论从器形到烧制、功用,都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会。只可惜现在会制作手工传统土陶的人家越来越少,因为不大赚钱,生活难以为继,所以传承也成了问题。沿着小巷往深处走,两侧院落的大门大多紧闭着。据朋友介绍,维族的习俗,如果院落的大门紧闭,说明男主人不在家,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在一户门口摆放着各式土陶器的人家,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牌子: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这是高台民居里仅存的不多的土陶手艺人家,当地政府希望用这种方式把这古老的手艺传承和保护下去。而在另一家的门楣上也悬挂着一块“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牌子,大门敞开着,当院摆放的却是传统手工缝制的各式羊毛的帽子,主人是一位80多岁的维族大妈,她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并拿起各式帽子向我们兜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