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3)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浅谈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


最开始时,人们将其翠绿宽大的叶子和女子歌舞时挥动的衣裳联想在一起,这让芭蕉叶在文人眼中多了一种妖娆柔美之感,尤其是芭蕉当中的特殊品种—红蕉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其花色艳红同翠绿的叶子相撞在一起,两种产生强烈对比的颜色并没有引起视觉的不快,反而让人们越发为其火焰一般的红色而痴迷。
唐朝安于平静生活的文人满眼都是它的美丽,从不吝啬对其外形的夸奖,就好比:“神霞将日脚相烧。”宋朝文人依然之气没,但是更令他们感到动容的,是芭蕉作为生长力顽强的植物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拥有顽强生命力,让芭蕉在不同的环境之下都能够开出别样的景色,水域附近的芭蕉因为周边环境的保护,能够以更加翠绿和茂盛的姿态自由生长。
倘若是在园林当中,芭蕉依附于怪石所生,以一种重峦叠嶂,幽然之姿攀爬于怪石之上。在怪石之上盛开的芭蕉明明与怪石相比显得十分脆弱,但以不服输的劲头同怪石之景平分秋色,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别样的园林之色。

浅谈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


上述两种芭蕉是在静态之下展现其美,雨中的芭蕉多了一丝动态之美。杂乱的雨滴毫无章法地拍打在芭蕉叶之上,无力支撑的芭蕉叶只能随着雨的力度来回的翻转,这样的芭蕉也展现出了一幅动人之姿。
后来文人最喜欢用“雨打芭蕉”作为诗句当中表现凄怨愁苦之感的意象写作,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芭蕉》当中写道:“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的归乡梦。”这个凄苦幽怨之感,同思乡忧思之情相结合在一起,虽然在诗句当中并没有点名芭蕉,但用的就是雨打芭蕉的经典意向。
芭蕉作为植物,并没有同猪笼草一般拥有张合的动力,静态之时,因其质感的外形受人青睐。雨中的芭蕉多了一丝无奈,无力同自然力量相对抗的芭蕉只能在雨中随着力度上下翻滚,文人见到此景,都会联想自己同现实无法对抗,又联想于至亲分隔两地,多年不可见,更是让愁思翻涌又上一层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