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了19世纪初美国首富的皮毛产业,为何转瞬间风光不再?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被《纽约时报》问到“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所说的话流传至今:“因为山在那里。”对于一个想要实现自我的登山家而言,这恐怕是最恰当的回答了;不过,如果要问当年在新边疆不断拓荒的殖民者,他们为何要不断向前挺进,那肯定不是因为“荒野在那里”,而多半是因为“机会在那里”——甚至更直白地说,是因为“财富在那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北美洲的不同历史道路决定了其命运: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控制的南美洲,由于土地肥沃、资源丰饶,殖民者主要迷恋于扩展种植园,并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力;而在迟来的英法两国治下的北美洲,则远没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多是未经探索的蛮荒之地,能吸引白人向内陆边疆扩张的动力,除了土地之外,差不多就只有皮毛。用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的话说,在普利茅斯殖民地建立之初,“《圣经》与河狸是年轻的殖民地的两个支柱,前者拯救了他们的精神,后者解决了他们的开销,同时这种啮齿类动物在二者中更为重要一些”。从印第安人手中获得皮毛后转卖到伦敦,这是移居北美的清教徒在最初十余年里主要的收入来源。到后来,随着这种皮毛交易不断向西扩张,它也成了美国领土扩张的关键动力,这些荒野猎人不断深入印第安人居住地,给土著文化带来了常常是毁灭性的深远冲击。
最初的殖民地定居者其实并不擅长狩猎,至少远不如印第安人在行,但他们是真正的资本主义者:通过控制贸易市场和流通渠道,他们控制了生产。这样,随着皮毛交易链条的逐渐成形,印第安人逐渐从原本的贸易伙伴,变成了“生产皮毛原材料的无产阶级”,他们定期交货,换取白人提供的物品作为自己的工资收入。这不仅使印第安人抛弃了原本使用的器物(因为从白人那里交换来的东西更好使),也抛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影响尤为深远的是枪支和烈酒这两种交易:枪支打破了部落之间的力量平衡,加剧了冲突;而烈酒则腐蚀了印第安人的精神——不夸张地说,某种程度上可能就像鸦片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这些都大大加剧了土著社会的瓦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