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半个世纪兴衰沉浮,波士顿如何从“不宜创新之地”到赶超硅谷(6)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麻省理工学院对波士顿的创新驱动的影响更为久远。学校从1990年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点发展战略,学校在这一年成立了自己的创业中心,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一对一、贯穿始终的指导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转化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麦克劳林大楼,图片来自123rf
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被誉为“发明家奥斯卡”的奖项莱梅尔逊奖,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期对改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发明家。该奖项其实最初仅面向学校内部,以鼓励发明创新,如今已成为全球科学界具有影响力的奖项评选。除了成果转化标配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外,麻省理工学院还另外成立格列坦中心来帮助科学家们改善商业计划、组建公司。
面向学生、教师、校友,学校组建了80多个创新和创业组织,针对创新团队提供定制课程、指导和活动。此外,学校还制定出了一套创新基准原则,将创新的出发点、要素进行量化,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研究内容具备交叉性、方向具有独创性等,让创新更容易落地。不仅如此,学校对一些天马行空的发明都保持着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如机器人公司iRobot,其实最初就源于学校一场“辨认罗德”的游戏。
此外,为了帮助创新成更容易被转化,学校联合政府、企业组建了一个名为“工业联络计划”的生态网络。据了解,目前该生态网络内已经联络了超过1700家企业,其中800家为世界级公司。
学校甚至企业签订合作义务,主动帮助企业接洽校内的创新项目,例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展开的「分子机器」项目,就得到很多药企资助,通过基因组工程、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等跨学科协作,解决药品疗效设计问题。
据悉,学校平均每年会有600个合作项目接洽,针对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企业会购买专利或者进行孵化。这一方式也为更多非生命科学领域的团队提供了加入该行业发展的机会。
>>>>
“拆除围墙”,哈佛大学与MIT的协同创新
各自为政外,互为邻居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也开始“拆除围墙”,关注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20世纪后半期以来跨学科研究和整合性研究逐步从学术生活的边缘走向学术的中心,着力解决新的学术问题和重大的人类问题。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也在波士顿的高校中体现,诸多跨学科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所相继成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建的博德研究所。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