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写作课|有没有办法让诗人灵魂更优越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周四写作课|有没有办法让诗人灵魂更优越


一些诗人还有一些小说家散文家,会把写作当成人生的信仰。他们敬畏,他们虔诚,他们活跃,为写作献出才华和时间。1930年代,林语堂旅居美国,应赛珍珠邀请,用英文写了介绍中国人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其中写到他的发现:“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林语堂继续写道:“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生活之上点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的情绪。诗歌教会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他还详细描述了一件事,为什么诗歌在中国人生命中有不可比拟的地位:“……中国人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使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思维去进行想象,尤其工于渲染气氛,非常适合于作诗。他们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升华和专注的天才,不适合于创作具有古典束缚的散文,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创作诗歌。这种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他用这样平易的语言,说出中国人和诗歌的关联,也说出了好多年的中国文学里,诗歌一直领先发展的秘密。
远在瑞典古都读大学的马悦然,受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影响,爱上了中国文字、诗歌,后来把几百部中国诗歌和小说译介到欧洲。他觉得在193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中国,诗歌有很高品位和成就。1983年初,我收到他寄来的一部瑞典文与中文对照的诗集,那是他翻译的顾城和另一位北京青年诗人的合集《沙滩和任性的孩子》,收了90首诗,印刷精美。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