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洋跃进”盲目引进国营经济徘徊在改革前夜(国企简史之十四)(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1978年3月国家计委下达引进新技术和成套设备计划,中央批准各部门的总额为85.6亿美元。7月份以后,经过层层加码,大幅提高了引进国技术设备的规模。1978年就确定从日本、美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引进以钢铁、石油化工、化纤、化肥等主要内容的22个大中型项目,引进总额为78亿美元。仅1978年12月的最后10天就签订了以化工项目为主的31亿美元的协议,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综合平衡,给以后造成了巨大隐患。

1970年代“洋跃进”盲目引进国营经济徘徊在改革前夜(国企简史之十四)


关于“新的跃进”指导思想的宣传画
来源:旧书网
1977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还有9亿多美元,出口额为79.5亿美元,进口额为72.1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很小,贸易顺差更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支付迅速扩大的到货的设备款,中国银行不得不用吸收海外存款和从欧洲金融市场筹措贷款的办法来弥补,当时共筹集到51亿美元,其中欧洲金融市场的贷款年利达15%~16%。而且,按引进1美元国内配套建设4~5元人民币计算,这些项目建设全部投资需500多亿元。1978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32亿元,然而,光一个上海宝钢项目就需投资300亿元,可见,如此巨大的引进规模大大超过了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而且从1978年确定的22个引进项目来看,这些项目仍然集中在重化工业领域,这也反映了当时的领导层依然遵循着早年形成的工业化战略。
尽管1978年引进的这些项目,是一批我国经济建设中急需的特大型项目,引进的技术和成套设备也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批项目建成后都已成为我国的大型骨干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过分看重重化工业,也使得汽车、电子、航空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被忽视了,或者说发生了“挤出效应”。
像上海的运10飞机,由于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在研制了15年之后最终流产了,北京电子管厂想上马液晶项目也因缺乏国家投资而不得不停顿下来。
原标题:《1970年代“洋跃进” 盲目引进 国营经济徘徊在改革前夜(国企简史之十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