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区域》:如何用影像思考“平庸之恶”?(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可以通过艾希曼在奥斯维辛的竞争(党争)对手、突击队大队长鲁道夫·霍斯来理解这个“平庸之恶”。霍斯1947年被判绞刑。他在临刑前依然认为,纳粹的意识形态是合理的。霍斯和大多数党卫军一样,出身于市民阶层(他的父亲是一个从小给他灌输纪律与服从思想的推销员),靠一路奋斗获得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赏识,是最核心的纳粹分子之一。正是他负责设计了大型毒气室,使得几百万人命丧他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他正是纳粹市民意识形态的成功学典范:靠个人奋斗走上人生巅峰,有一个看似完美的、宣传片中的雅利安家庭,生活优渥。这种成功正是与实践了国家“最高正义”(消灭民族国家的敌人)密不可分的。
但我们在这里不难发现民族国家神话的伪崇高与市民阶层理想的真世俗交织在了一起。而据说法西斯运动的群众基础正是市民阶层、小资产阶级(但这种阶级判断今天看来显然过于简单)。他们既无宗教信仰(霍斯即抛弃了宗教),也不可能做出“人本来意义上的人”的选项,而拥有富有的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大多数人比自己穷)则是他们真实的选择。这种价值取向在如今看似乎也俨然成为了一种“正确”。这是否也能借用于理解当下全世界隐藏的法西斯危机?
“利益区域”是什么?
英国导演乔纳森·格雷泽的德语电影《利益区域》是去年、今年世界各大影展的大赢家。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正是霍斯一家。我们前文的“铺垫”正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这部电影。格雷泽用声音和影像创造出一种具体可感的“平庸之恶”(摄影师为拍摄了《修女艾达》《冷战》等优秀作品的波兰艺术家。他这次没有用擅长的黑白,而是用低饱和度、高压抑感的彩色影像,主要是广角镜头和自然光线完成了这部作品,有几分像帝国军官生活的纪录片)。
如果不考虑纪录片风格的影像,再抽取掉集中营背景,这个电影的故事就很接近于常见的模范励志爱情:他们17岁相逢于微时,通过几十年奋斗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中产生活。男主为观众展现了职场精英争斗,展现了顾家的好爸爸形象——他带娃游泳,喜欢足球,给娃读枕边故事,不管工作多晚都会回家;女主则展现了全职太太带五娃的幸福生活——她晒闺蜜下午茶,晒娃,晒“时装”,对了,还晒园艺(gardening)以及复归自然的初心(田园生活);她只给家人吃自己种的有机蔬菜。后来男主工作需要调动,他们之间围绕是否搬家产生了一点分歧(这也是全剧最大的“矛盾冲突”),并以女主继续留守田园告终。这不正是一个时下大众意识中理想的“岁月静好”剧本吗?敏感的观众会觉察到这种理想模本的“平庸性”及其与“微观的法西斯”之间的关系:它看上去越像“正常的”,就越令人不寒而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