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和的半年,我真正认识了这群“底层”青年(11)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眼镜哥”是我认识的这么多三和青年里,唯一一个主动给我留联系方式的。我们加了微信。那次我中途离开了一周多,再回到三和,发现他也不见了,就在微信上问了一句:“你还在三和吗?”他回得很快:“不在了,走了。”“‘上岸’了啊!”我还挺替他高兴的。“谁‘上岸’了,”他说,“我干保安呢。”“可以啊,这工作。可以长久做。”“傻*才长久做。做一段时间我还回三和当大爷去。”
“眼镜哥”跟我是老乡,我们年纪也差不多大,还挺有共同话题的。他曾经说自己来三和就是为了体验生活,“慕名而来”。没想到融入这里之后,他也已经不想再离开了。
我其实挺能理解他的。我们专业有个词叫“接纳”,“接纳”的意思是,不只是不排斥,还要认同,认同不等于认可、同意,但我们可以在接纳的基础上认同人家的生活方式,何况我自己也在三和生活了这么久。对我来说,三和青年是可以被认同的。可能因为我们这些城市白领,每个月工作20几天,能赚不少钱,跟这些人相比,低收入水平就会让三和青年显得很“底层”、很“边缘”,但他们“干一天玩三天”,每个月差不多只工作10天,其余20天可能都在吃“挂逼面”,喝“挂逼水”,住“海新大酒店”,过低消费的日子,那即使“挂逼”一个月,低收入工作和低生活成本之间也是匹配的,这不比在流水线上累死累活的要强?
因为我父母就是打工的,我在老家上初中的时候,他们就出来打工了。我父亲现在做清洁工,我母亲也是在飞机场做清洁工,说实话,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可能不如三和呢。2013年暑假,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去看过他们,那宿舍房间大小也就我现在上班的办公室一半大。
我还有个关系比较好的初中同学,他现在在北京一个家具厂里工作,他跟我讲过好多自己的事情。小时候我们一块念书,后来他没考上高中,就准备去打工。当时他们村子里大多数人都是做木工的,他家里也做木工,就让他跟着学木艺,最后去了家具厂,现在过得也挺好的,买了车,买了房子。
但你看像三和大神,他家族里根本没有这种会手艺的师傅,他们也想学电焊,学木艺,但是没人带。我以前在深圳给我表舅家的厂子帮忙,就看见我表弟在跟着他学,旁边那些雇佣的员工就负责打打下手。三和青年就是这样的,他们没有那些资本,想学技术也只能去技校学,那更不现实。

混在三和的半年,我真正认识了这群“底层”青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