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偷心:“后假定性”美学的价值和意义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一般意义上而言,我们对戏剧的“程式化”表演是充分理解的。所谓“程式化”其实是假定性的表演。舞台艺术其实大都可以看成是假定性的表演,因为你演的是别人的故事,是一种虚假性的故事,无论你表演的多么带劲,声嘶力竭、肝肠寸断、痛不欲生,观众在心理还是会不停的暗示自己,嗯,我是在观看一出戏。

成都偷心:“后假定性”美学的价值和意义


想当年,我在清华大学观看话剧《驴得水》,任素汐的身影完全驻足脑海三天三夜,只有那么一瞬间我好想冲上舞台棒喝道:放开那个女孩。我不得不对自己说,忍住,这是戏剧,这是个虚假的故事。其实不要找理由,我就是很胆小。
舞台的存在始终是一堵墙。舞台隔离了演员和观众,你偷的是别人的心,换来的是自己的情。正因为如此,所以的戏剧表演都力图去打破这堵墙,这堵隔离了观众和演员的“第四面墙”。打破的办法有很多种,“浸没式”戏剧就是一种,这种兴起于英国剧团、流行于美国百脑汇,发扬于全世界新的戏剧模式成为了当下最火热的文化创意产业,甚至成为了学术研究的一个挑战,面对“浸没式”戏剧,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它呢?戏剧、行为、装置、影像?换句话说,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样式?能不能用艺术史的知识来阐释它?

成都偷心:“后假定性”美学的价值和意义


用艺术史的知识来阐释浸没式戏剧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在一个艺术已经拒绝被定义的当下要把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说清楚非常不容易。让我想想应该怎么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