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就发生在家门口,38个邻居引发的“旁观者效应”(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凶案就发生在家门口,38个邻居引发的“旁观者效应”


即便如此,在纽约每年发生的几百起凶杀案中,“吉诺维斯案”也称不上十分特别。在当时的权威报纸上,它只是占据一角的简讯。直到《纽约时报》在头版刊发长篇调查报道,基蒂的死才触发了史无前例的汹涌怒火。
但这怒火居然不是对着魔鬼般的莫斯利,而是集中到邻居们身上。
《纽约时报》是这样写开头的:“皇后区邱园有38位可敬的守法市民在半个多小时里围观了一起凶手尾随并分三次用刀攻击一名女性致死的案件。这些市民发出的声音以及卧室亮起的灯光两次吓退了凶手。但他稍后又两次返回并继续对被害女性行凶。没有一个人在此过程中拨打报警电话,只有一位证人在该女性已经身亡后报警”。
这份当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第一次把惨案的焦点从谋杀者引向旁观者。受这篇报道带来的爆炸性后果影响,美国其他媒体和社会心理学家也纷纷燃起了热情,参与到关于旁观者的讨论中。很快,“38个证人”成了一则现代美国的寓言,昭示了“当今的美国人居然如此残酷和冷漠”。冷漠看客带来的不安和愤怒,成了笼罩全美的情绪,以至于为了给莫斯利定下蓄意谋杀罪,检方律师必须在法庭上动用各种策略,以“确保陪审团能够将怒气冲着被告”,而“不会将愤怒从莫斯利身上转移到基蒂的邻居们身上去”。
“吉诺维斯案”给美国带来的改变是其他凶杀案无法比拟的。它促进美国报警电话系统的改革,以及《见义勇为法》(“Good Samaritan” laws)的生效。也是因为这一案件的触发,心理学家们发现了“旁观者效应”,它的别名,就叫“吉诺维斯现象”。事发30年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访案发现场,呼唤民众团结:“(莫斯利)给我们传达了一个关于当时社会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的令人心寒的讯息,让我们发现自己非但一直处在危险之中,而且本质上是孤独一人的。”
最新版本:旁观者并不是全都麻木不仁
直到《旁观者》一书为事实提供了新版本,“38个证人”给人的整体印象才有所松动。通过大量采访和资料搜寻,库克笔下的这些旁观者,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向。事实并不像《纽约时报》当年报道的那么单一。在他们当中,有的妥协于自身软弱,也有人愿意挺身而出,更多的人,可能根本来不及弄清真实情况。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