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占数术|“辰”之星象(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星纪,被认为是十二星次的起点,《汉书·律历志》记载,冬至点就位于星纪之次的中点,对应牵牛初度,而冬至点是中国古代历法推算的一个重要起点,一年的开始就以冬至点为始,再次回到冬至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这个数值也是周天的度数。星纪这个名称,《尔雅》有“星纪,斗牵牛也”一语,晋代郭璞对此注释道:“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始终,故谓之星纪。”也就是说,二十八星宿中的牵牛以及比邻的南斗星宿,是当时一年的起始点冬至点所在位置,日月五星的相关运行时间和位置推算都是从这个点开始、结束的,因此被称为“星纪”。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解释,认为星纪和摄提格等名称一样,也是古汉藏语言的音译,“星纪”的原义为“虎”,与现在西南少数民族傈僳族对虎的称呼si-tsw仍非常相似。
玄枵一名的解释同样多样。《尔雅》同样也解释了“玄枵”对应二十八星宿中的虚宿,郭璞解释认为虚宿位于北方,五行中与北方相配的颜色是黑色,玄就是黑色,而枵的意思为消耗,而消耗正有虚空之意。还有学者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有一个儿子为玄嚣,号青阳,另一个儿子名昌意,娶了蜀山氏女昌僕,生下了儿子颛顼。而认为玄枵就是玄嚣,虚宿就是颛顼之顼,两个字是同音假借关系。还有研究语言的学者认为玄枵是古汉藏语中兔的音译,西夏语则将兔简称为“讹”(喉音),近似玄枵。
虽然这十二个星次的全部名称在汉代才出现,但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体史书《国语》已经记载了部分星次的名称,如“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鹑火、析木已经被用于标记岁星和太阳的运行位置。《左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因此,部分学者将十二星次的产生时间上溯至春秋时期,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除《左传》《国语》以外,从战国至汉代的漫长时间中均不见星次名称的出现,他们根据岁星的真实恒星周期进行回推,发现《左传》《国语》中的岁星位置记载并非当时岁星的实际位置,而是根据十二周年一周天的规律由公元前4世纪前期的岁星实测位置逆向推算得出,因此认为《左传》《国语》中的星次记载是后人修改加入,并非当时的原始记载。
学者们根据冬至点位于牵牛初度的记载,通过赤经每一百年约一度半的变动,回推计算出十二星次的产生年代在公元前430年前后一两百年之间,再考虑到十二次和十二个地域上的分野在同时代产生,以及岁阳、岁阴纪年的元始年,认为其产生的年代可能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4至5世纪左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