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诗歌衰落的时代,把古典诗词的火种保留下来(5)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1979年,叶嘉莹在北京故居与大弟同练太极拳197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她独自穿过一大片树林去投一封寄往中国的信。在那封信中,她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教书。她说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动争取。1979年,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她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教书,不久后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她决定不再越洋奔波,选择了定居南开。

《掬水月在手》:诗歌衰落的时代,把古典诗词的火种保留下来


上世纪70年代,叶嘉莹在哈佛燕京研究室陈传兴说:“其实我拍了一部女性版的《百年孤独》,呈现的是一个女人的百年史。”
渡过诗词的大江大河
拍摄叶嘉莹的传记电影,可以说开机前就有三座大山横在创作者眼前:第一要对中国诗词有所了解;第二要对中国的整个近代史,特别是要对叶嘉莹所经历的漫长历史有所了解;第三是要对电影的创作有一定的把握。
影片的创作过程也就是翻越大山,陈传兴谈到:“为了和叶先生谈苏东坡、谈辛弃疾,我的提纲经常会做到二十几页,提前半个月给叶先生。她会帮你批改,她首肯了,我们才能够从台湾再过去采访。我也经常被叶先生批评,因为总是在谈诗词的时候出纰漏,闹笑话。”

《掬水月在手》:诗歌衰落的时代,把古典诗词的火种保留下来


陈传兴与叶嘉莹在拍摄过程中刚开始面对叶嘉莹时,整个剧组都很害怕、很敬畏。随着时间和拍摄的进展,一个高不可及的诗词大家,慢慢地和你接近,变成了一个身边常见的老人家的样子。可是当她谈到诗词的时候,又变得很温婉,有时候还会流露出像小女孩一样的小动作和笑容。

《掬水月在手》:诗歌衰落的时代,把古典诗词的火种保留下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