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木兰这句话隐藏了木兰的姓氏之谜(2)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二,木兰出征年代
诗中有两句:壮士十年归,同行十二年。有人认为十和十二都是泛指的虚数,但我认为前一句的十可能是虚数,是为了诗词的格律,但十二是实数,假如换成十三、十五、十八都可以说通,偏偏是十二,实数的可能性最大。
前文推断木兰492年还朝,倒推12年,木兰出征年代应该是480年或前后年。查阅史籍,480年往后,最近的从485、486、487有柔然犯边的记载,但战役规模都不大,有的也没有还击记录。480年没有查到与柔然的作战记录,再往前,472年和473年柔然多次犯边,太上皇迎战,474年至478年没有大的战事,而在479年年底突然发生了的一场规模宏达的战役。
478年(刘宋升明二年),刘宋为了借助外力摆脱内外困境,派骁骑将军王洪范出使柔然,次年到达漠北,双方约定共伐北魏。于是,柔然可汗即在是年,也就是479年年底,率30万骑兵(一说是10万骑兵)进攻北魏,至塞上。
军情非常紧急,北魏朝廷紧急应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半夜看到军帖说明军情刻不容缓,她决定替父从军后便四处筹措马匹装备,星夜兼程赶赴战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说明木兰家是军户,父亲打过十多场战役,她自备装备也符合北魏府兵制度。
历史记载与诗中描述的场景年代基本吻合,木兰于479年年底出征,492年还朝,从军正好是12年,所以可以推断,木兰是在479年年底柔然大军直抵边塞的时候替父出征的。
三,木兰出征路线与前线地点
诗中描述东市西市等虽有夸张,但是在北魏,只有在京畿范围内才具备这样的互市条件。再看诗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旦辞暮至的排比往往容易让人往复杂处理解,在这里我只简单直译原文。木兰出京畿去往抗击柔然的前线,第一天晚上到了黄河边,说明木兰出发地离黄河边的距离是快马一白天的行程,再者,柔然寇边,北魏首先要从西部调兵遣将,所以,可以确定木兰出发地就在如今大同西部的新荣、左云一带。
诗中没有提到过黄河,所以木兰第二天继续朝前线方向走,又是快马加鞭一白天的行程,晚上到达了黑山头,听到了胡骑鸣啾啾,说明已到了前线目的地,那么,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就出来了,木兰到了前线首先要去军营报道,所以,在黑山头附近一定有北魏的军营。
北魏为防柔然,在边境设置了六个军镇,即御夷镇、柔玄镇、怀荒镇、抚冥镇、武川镇、怀朔镇。其中武川镇附近有一座山叫黑山子,而且距黄河边不到200公里,快马一天可到,与诗句基本符合。综上所述,木兰从军骑快马奔赴前线,报道地点就是武川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