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传说(印度篇·下)(6)

2024-07-04 来源:飞速影视
印度文化的精神价值取向与希伯来宗教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意义世界都不在现实世界,都要舍离此世到达彼岸。不同的是,如何到达彼岸,印度宗教认为要靠个人自己的修炼,而不是神秘外力的拯救。因此,可以称婆罗门教、佛教等印度宗教为“自力型拯救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他力型拯救宗教”。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爵士在《印度:受伤的文明》一书中提到:印度的过去已经不能为印度的现在提供灵感。在艺术的景观里,西方太占主导,太多样;印度仍然在模仿和不安,这点只要瞥一眼任何一本印度杂志中的广告和插图就能看出来。失去活着的传统,印度就失去了整合与适应的能力;借鉴别人也是囫囵吞枣。表面上文化延续,舞蹈、音乐和电影生气一片,实际印度却并不完整:整个创造性已死。这是印度为英国时代缩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丧失被这一时代的智识恢复、政治自觉(在印度历史上前所未有)以及政治重组所抵偿。奈保尔作为印度裔,这样吐槽祖国,也是受到印度人的极力反对。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层面的话题,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郭建龙在《印度,漂浮的次大陆》有详细的记录,值得大家一读。
此前,我在写《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请关注回看)的时候,说到乔布斯曾到印度禅修,我就觉得乔帮主应该到中国来修行,身体上的修行可以进行瑜伽行,但是思想上的禅修,还是禅宗更合适。佛教、禅宗虽然发轫于印度,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在中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