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21)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此外,瑞典正在享受其艺术和体育的黄金时代:瘦弱的无名小卒比约恩·博格(Bjorn Borg)技压温网群雄,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统治世界电影界,英格玛·斯滕马克(Ingmar Stenmaric)统率各路滑雪英豪,阿巴合唱团(ABBA)占领了流行音乐领域。埃里克森相信,所有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混合在一起,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那样东西:一片全新的冒险之地。什么是才能?是什么东西造成了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大师从何而来?
埃里克森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放飞自己的领域。我对人们是如何获得伟大成就的这件事很感兴趣,而当时,这被看做是探索超能力的命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埃里克森大彻大悟——看到了一片等待探索的领土,值得他的英雄赫定前往一探的领土。
从此埃里克森在“人才”这个王国里流连长达30年,他探究技能表现的方方面面,观察各种职业——护士、体操运动员、小提琴手、标枪选手、拼字选手、打字员、特种部队官员,并对这些职业技能加以研究。他没有观察髓鞘质(他是一名心理学家,不是神经学家。何况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还未出现),相反,他从一个同样重要的角度研究了技能学习过程:练习。具体来说就是,测量了练习的时间和特点。
埃里克森与该领域的同事们一起奠定了杰出的成就基础理论(这个理论收录在数本书中,最近收进了厚如圣经的《剑桥手册之专门技能与专家表现》[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 tPerformance])。其核心原则就是一项统计数据:
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认为“刻意练习”和“精深练习”基本上是一回事。顺便提一句,埃里克森对髓鞘质概念很感兴趣。
埃里克森表示:“我发现这种关联(髓鞘质和技能之间的)非常有趣。”
埃里克森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比尔·蔡斯(Bill Chase)等研究人员共同验证了诸如“十年法则”之类的标志性理论。那是一项有趣的发现,可追溯至1899年。该法则认为,在任何领域(小提琴,数学,国际象棋等)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多年时间专心致志地练习。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9年时间的艰苦训练。这一法则通常用来确定合适的启蒙时间:比如网球女运动员的体力顶峰在17岁,所以她们应该从7岁开始;男运动员的巅峰来得较晚,所以9岁也行。但是10年一万小时的法则含有更普遍的含义。它意味着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同一套基本生理机制获得,并且进一步指出该生理机制有其生理极限,无人能幸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