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4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身处轻松愉快的环境,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停止努力。”巴特克斯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人们发现环境很艰苦,马上受到激励。一座管理完善的豪华网球学校给了学员一种豪华未来的体验——当然也就被反向激励了,那是无法避免的。”几年前,一位名叫格雷格·沃尔顿(Greg Walton)的自动化研究人员尝试来打开人们的动机金库。他召集了一群耶鲁新生,让他们阅读一堆内容庞杂、无关痛痒的杂文,其中一篇是一位名叫内森·杰克逊的学生的自述文章,只有一页内容。杰克逊的故事很简单:他考上了大学,没有明确的职业追求。后来他喜欢上了数学,现在一所大学的数学系里开心地工作。这篇故事简单地介绍了杰克逊的个人背景:家乡、教育背景、出生日期。文章毫无特色,读完即忘——除了一个小细节:半数学生看到的内森·杰克逊的出生日期,和他们自己完全一样。
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沃尔顿测试了这群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并且测量了他们愿意花在一道数学难题上的时间。
结果出来后,沃尔顿发现生日匹配的那个组拥有明显积极的态度,在那道难题上坚持的时间也更久,超过65%。而且那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任何变化。用沃尔顿的话说,生日巧合的影响“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
“他们独自在房间里参加测试。门是锁着的;与社会隔绝;然而(生日关联)对他们是有意义的,”沃尔顿说,“他们不再孤独。对数学的热爱成了他们的一部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是我们在做这道题目,而不仅仅是我。”
无论是心理学家(或是营销人员等任何试图影响他人行为的人)主动地操纵,还是仅出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当信号传达到潜意识,扣动的扳机就会导致出人意料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一位来自长岛的临床心理学家,马文·艾森斯塔德(Marvin Eisenstadt)追踪了在《大英百科全书》上能占到半页版面的每一位名人的家族史。马文对动机本身不感兴趣;他只是为了验证之前提出的理论:人才和精神病人与早年失去单亲或父母双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却间接地论证了动机和父母早亡之间的关系。他收集了573名实验对象,涵盖了荷马到约翰·肯尼迪等各行各业的名人,其中有作家、科学家、政治领袖、作曲家、军人、哲学家、探险家。
在这群各有建树的名人中,经历了父母早亡的人比比皆是。早年失去了父母的政治领袖包括凯撒(父亲,15岁),拿破仑(父亲,15岁),林肯(母亲,9岁),列宁(父亲,15岁),希特勒(父亲,13岁),圣雄甘地(父亲,15岁),斯大林(父亲,11岁),以及克林顿(父亲,婴儿)。名单上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包括哥白尼(父亲,10岁),牛顿(父亲,在出生之前),达尔文(母亲,8岁),但丁(母亲,6岁),米开朗基罗(母亲,6岁),巴赫(父母亲,9岁),陀思妥耶夫斯基(母亲,15岁),拜伦(父亲,3岁),艾默生(父亲,8岁),尼采(父亲,4岁),勃朗特三姐妹(母亲,分别在5岁、3岁、1岁),还有马克·吐温(父亲,11岁)。这群名人失去双亲中某一位的平均年龄为13.9岁,对照组则为19.6岁。总之,这份清单深刻而且覆盖广泛,足以证明1978年法国的一项研究提出的问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