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体」与「用」之别?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一次节目中被主持人问到,历史有什么用的时候,易中天的回答是,如果你非要问历史有什么用,我只好告诉你历史没有用?
正如很多人见到一个事物时候,通常会去问这有什么用一样?那么,这样的看法有没有问题呢?问题很大。问题出在,这些人不明学问之「体」与「用」,也可以借用武学术语,说是学问中的「内家」与「外家」。
「用」是学问的「外家」
有的学问是属于「用」的学问,它是学问的「外家」。它所指涉的认知对像,永远是自身之外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具性或技术性的学问。但除了这种学问之外,还有一种学问是属于「体」的学问。什么是「体」之学呢?我们知道,人的认知活动一定包含两个部分,就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

学问的「体」与「用」之别?


所谓的「体」的学问,就是专就人类认知主体本身下手,由「内」刺激、涵养、穷极人类认知能力的学问。它所直接指涉的学问标的,就是人类的智能本身,而不是外在的事物。这种学问能使人类的智能脱离现实生活中有限感官经验的牵制,无限「自转」,而由此产生无限变化,最后它能生出与宇宙冥合的最高智慧。这并不是说「用」的学问对人类认之主体毫无帮助,只是效果较不显著,因为它使人类智能变化的幅度受限于「凝固」、「沉重」的客观物质条件,变化有限。
「体」是学问的「内家」
我们可以说,「体」的学问作用于它自身,而「用」的学问则是对外作用的;「体」的学问由于它作用于自身,因此它的动态是「内缩」的,是「凝聚」的,是自转的,有点像「火影忍者」漫画中的「螺旋丸」。它的「散」有似「辐射」,是附带的,不是目的的。并且这种凝聚,在「厚积薄发」的最后,能够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相较之下,「用」的学问像是「外散」的。并且它以「散」为目的。虽然这种「散」能够对认知主体发生「牵引」、「拉扯」的作用,但这这种牵引与拉扯是具有「定向性」的,不能达到「君子不器」的效果。它不能「无为而无不为」。它会陷入「有形有相」的下乘境界。体的学问就像学问中的「内家拳」,用的学问就是「外家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