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夫:死生“器”约在中国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大众日报记者 肖芳
图①为黄洁夫(左一)与移植患者见面。图②为黄洁夫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参加主题党日活动。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器官移植被誉为临床医学的“宝塔尖”,能给器官衰竭的绝望濒死者第二次生命。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体器官捐献和分配体系,器官移植“中国模式”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器官移植这个话题,也得以进入公共讨论领域,以科学、公平、透明、可溯源的郑重承诺和严密制度设计,呼吁和吸引更多公民加入到器官捐献的行列中来。
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里程碑式转折点,是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的自愿捐献,成为中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
这背后的主要“推手”是黄洁夫。7月8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的一场主题党日活动中,记者见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75岁的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言语温和、面带微笑。回顾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几十年来走过的风雨之路,黄洁夫一语“定性”:“器官移植事业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进行的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式改革。”
没丢“乌纱帽”反而受命“挑大梁”
出生于1946年的黄洁夫,是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他说,自己走上行医这条道路、选择肝胆外科专业,是因为父亲。
在黄洁夫14岁那年,他的父亲患上急性暴发性肝炎,经历几轮病痛折磨后过世。临终前,父亲留下遗愿,希望儿子长大后学医,救治像他一样的病人。带着父亲的期许,身为长子的黄洁夫一路苦读,1963年考进全国重点医学院校广州中山医学院,1969年毕业后分配在云南工作。
1982年,黄洁夫考取我国第一批研究生,于1984年取得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被选拔为我国第一批出国研究生,远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外科进行博士后研究,后成为澳洲国立肝脏移植中心外科的进修医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