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番(甘肃民勤)何氏家族纪略及字辈初考(39)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他儿女成群,社会交际广,经济上富裕,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书中称他为何氏九世祖,表明他尽管没有外出做官,但在何氏家族却是影响力很大的人物,这从他主持修建何氏大庙就可以看得出来。何氏大庙“庙貌巍峨,推为邑之巨构”,这就很能说明何氏家族作为名门望族在镇番当地的影响力以及超强的经济能力。
如今看,他的文章写得很好,特别是关于“可亭”的描述,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和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永州八记》中《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觉得某些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
何鉴衡名叫什么?《民勤县志·历代方志集成》中没有记载,《镇番遗事历鉴校补》中也没有记载,但两本书中都提到一个人:何铭,我有些怀疑何铭就是何鉴衡。
《镇番遗事历鉴校补》中关于何铭的记载是这样的——
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
是年,……例贡二员:一名何铭,一名王志道,俱未仕。
圣祖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
何铭妻张氏卒,恩赐祭葬。
何铭是1692年的贡生,他没有出去做官。何铭的妻子张氏是1704年去世的。对照何鉴衡,何铭成为贡生的那年他是40岁,何铭的妻子张氏去世的那年他是52岁,这有没有可能呢?我认为可能性是有的。为什么?他参加过科考,但没有记载他高中举人,是不是贡生也不知道。作为读书人,特别是名门望族的读书人,他可以不再去参加科考,但没有个名分显然是不合适的,况且他家境富裕,捐个贡生的名分完全有可能。而何铭虽是贡生,却刚好是例贡(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这一点更能对得上号。
另外,何鉴衡与何鋕是同时代人。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我疑心是亲堂兄弟关系。何鋕,字鉴开,何鉴衡的鉴衡是字,这就可以得到证明。另外,如果何鉴衡就是何铭的话,他与何鋕名字都是金字部首的,根据惯例,亲兄弟和亲堂兄弟如果单名,用同一部首的常见。这更能说明何鉴衡是何铭的可能性很大。
与此前提到的几代何氏前辈比如何相、何希闵、何斯美、何斯盛、何孔述、何孔学、何孔成以及同辈的何鋕相比,何鉴衡确实是另类存在。他没有出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更多的时候则是半耕半读,过着许多官僚退休后向往的那种隐逸生活。看到他修建“可亭”以后的家居生活,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但陶渊明“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只是短暂的,因为他缺乏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终归陷入“五柳先生”那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的困局。而何鉴衡家境富裕,是绝对不会为衣食住行发愁的,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潇洒。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