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番(甘肃民勤)何氏家族纪略及字辈初考(48)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根据上面的文字,结合《千字文》中前半部分中的这几句话:“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大概来,如东渠地三十八号中,“寒来暑往”中有暑字号,即如今的署适村,还有往字号,即如今的往致村(当下当地的老年人有时称往致村仍为往致号,只是将字换成了致)。“秋收冬藏”中的秋字号则是当下的秋成村,冬字号则为当下的冬固村;“闰余成岁”中的闰字号则是当下的上润村、下润村和东润村,余字号为当下的附余村。“律吕调阳”中的调字号则是当下的调元村,阳字号为阳和村,等等(我无暇逐一考证,因为后来差不多所有地名都发生了变化,如暑字号变成了署适村,往字号变成了往致村)。
优惠的政策,强大的利好,自然吸引了很多的人。这些人中,自然有何氏家族的人。根据后来的情况分析,何氏族人似乎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地方,一是红沙梁和红柳园,即今天的红沙梁乡和红柳园乡,二是东渠地,即今天的东湖镇。在东湖镇的分两处,一处在暑字号(署适村),另一处在往字号(往致村)。到暑字号(署适村)的何氏家人是一人(户)还是数人(户),不详,但到往字号(往致村)的则非常明确,为一人(户)。
所以,柳林湖的开发是何氏家族分支、分家最直接的诱因。由于族人分居于不同的地方,见面难,沟通难,久不同音信,感情上自然就淡了。另外,说不定族人之间本来就有嫌隙,再加上自清康熙年之后,何氏家族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像何希闵、何斯美、何斯盛、何孔述昆仲、何鋕那样出类拔萃、富有影响力的人物,家族的凝聚力自然也就弱了。这样,分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再说说分支、分家的时间段。
分支、分家的时间段应该是湖区开发并初步有了规模之后。这大概到乾隆早年了。
根据手头的资料可以看出,分支之后,湖区绝大多数地方包括东渠地(东湖镇)暑字号(署适村)的人们,他们的字辈跟原居住在坝区的何氏保持了传承关系,他们仍然是一家,而往字号(往致村)的一户却使用了别的字辈,这就是说他们已经正式分家了。
下面,我们将两家的字辈分别排列一下:
第一家即最大的一家的一世字辈为绪,代表性人物就是何绪浩,他是何鋕的儿子,县志中有记载。
为什么认定十世的字辈是绪呢?因为这是有佐证的。《镇番遗事历鉴校补》中记载——
高宗乾隆十四年乙巳(1749)
邑生员何绪淮妻杨氏,年二十五而夫殁。子甫三龄,氏以纺织孝养舅姑,抚孤成立。阅四十余年卒,是年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