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一部童话故事,如何成为现代奇幻文学的开山之作(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1911年,托尔金进入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主修古英语、日耳曼语系、威尔士语和哥特语。据说,托尔金掌握的现代和古代语言加起来有20多种,是不折不扣的语言天才。正是在这些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托尔金才能在之后的创作中为不同种族设计出各自的语言。
1915年,大学毕业的托尔金投身一战,后来他因病住院,直到一战结束他都在医院疗养。在这段时期,托尔金因为研究需要,大量接触了北欧神话与英国的民间传说,深深为之着迷,语言学家和文学创作者的纽带在这时已隐隐结下。托尔金继承了这些文学传统中的史诗风格,冒险远征主题和浪漫主义自然观。
一战结束不久,托尔金开启了自己的学院生涯。1920年他成了利兹大学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1925年又回到母校牛津任职,一直工作到1959年退休。按照正常的职业轨迹,托尔金会是一个优秀但不为大众所知的学者,他会在古英语研究领域建立自己的威望,不会与文学史产生关联。然而,学者与作者的界限在30年代初的一场考试中打破,托尔金的跨界之旅也由此展开。在这场考试中,无所事事的监考老师托尔金,在学生的空白试卷上写下了“从前在地底洞穴里,住着一个霍比特人。”中土世界的故事于是浮现纸上,这就是《魔戒》的前传、托尔金的文学处女作《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原本是托尔金给自己孩子写的一部童话,精明、富有商业头脑的出版商却认为成年人也会喜欢这些故事,于是就怂恿托尔金出版这部作品。果不其然,1937年小说出版以后,引起了读者热烈的反响,出版商继续游说托尔金写作续集,这才有了后来的《魔戒》。
可是《魔戒》的写作远比《霍比特人》来得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二战,战争引起的混乱与动荡,让托尔金没法安心构思与写作。此外,也有小说创作野心的原因,写作《霍比特人》时,托尔金只需要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写下来就行。而在构思《魔戒》的时候,他想让中土世界更加丰富、严谨、更加有始有终,光是编撰中土世界的历史恐怕就花了他不少时间,更不用说他还要在博物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层面锚定中土世界的边界。写作《魔戒》的艰难,最深层的原因可能缘于托尔金思想的变化。《魔戒》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霍比特人》那种睡前读物的性质,它是托尔金对人类文明反思的产物,因此,托尔金不仅要说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还必须要把它形象化、故事化,这其中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