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房颤风险管理,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构建慢病管理“心”布局(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等信息,可为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的诊疗建议,从而能在第一时间给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意见;此外,这一工具还拥有
知识库的功能,能够存储和管理临床决策所需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推理机实现对知识的逻辑推理和应用
,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与系统的人机交互,从而快速获取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
细化分等级医疗管理,推动房颤管理关口前移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建议,对于年龄≥65岁的人群,在就医时可考虑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进行房颤的机会性筛查,这有利于无症状房颤患者其房颤的早期检出。但脉搏触诊依赖于医护人员的个人临床经验,因此检出率较低,仅为3%,在患者门诊就诊期间可能会存在无症状房颤病例的遗漏。杨霞主任提到,本次社区科研研究采用的是房颤血压计进行初筛,凭借着其不规则脉波检测技术进行房颤风险提示,这使得无症状房颤患者的检出率有所提升。
临床上,对房颤患者进行“房颤风险管理”和“房颤进展风险控制”的分等级医疗管理,可使房颤干预的关口前移,从而降低房颤引起的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也使临床管理更为细化、更具针对性。杨霞主任还分享道,本次社区科研研究入组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良好,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37.33±14.17mmHg,平均舒张压控制在75.64±8.16mmHg。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有所提升。这是因为通过本次研究使用的房颤血压计的早期监测,患者血压的监测频率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从而使血压控制的达标率得到提升。
总结
本次线上采访最后,杨红军主任总结道,房颤血压计对患者自动连续的监测,不仅能实现对房颤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减少了房颤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房颤血压计的使用也进一步揭示了房颤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无症状房颤的发病率,并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知晓率等,另外这也有助于临床对于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以及患者发生体外循环栓塞的风险是否增加等认识进一步加深。杨红军主任最后还表示,期待房颤血压计能在测量时间、测量准确率和测量后的报数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服务患者的血压监测,为广大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杨 霞 心内科主任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硕士生导师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陈学忠学术经验继承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