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阿尔茨海默症,死亡面前我们应该如何拥有尊严?(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旷野无人》,李兰妮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克明在《生别离》一书的序言中引用英国艾伦·麦克法兰在《现代世界的诞生》里所说的话:“从子女对父母尽孝,转变为夫妻之间尽责,今人普遍认为这是‘现代性’的坐标之一。”王克明说,无论尽孝还是尽责,都是个人选择。而随着养老社会化,后代将得到超越家庭的自由。而我们的宿命,正在从传统转向现代。
面对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有尊严的问题
在死亡面前我们应该如何拥有尊严?“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他认为死亡这个事情要分开来说,‘亡’是亡故,对于‘死’我们没有认识,他认为,我们现在每时每刻、每一秒都是在死的过程中,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向死而生’。”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之一的王超,则从西方哲学谈起,“15年的时间眼睁睁地看着对自己如此重要的母亲一点点失去记忆,这超出了我以往看到的很多关乎生命、关乎死亡的作品。”王超注意到这里面其实是一个普遍而根本的生命课题——“生命是无常的,生命的悲剧时刻在我们面前”。
在活动现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了《生别离》即将被改编为电影的消息。在拍摄了《安阳孤儿》、《寻找罗麦》等影片之后,王超没有继续自写自导,而是选择了一个别人的故事。阿尔茨海默症这个生命课题,在电影中并不鲜见。比如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电影《爱》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非常深入地展现了西方人面对这样的生命课题会怎么办。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王超一直很期待,想知道中国人会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面对阿尔茨海默症,死亡面前我们应该如何拥有尊严?


电影《爱》剧照。
在哈内克的电影《爱》中,当男主角的夫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忍受不了的他用枕头捂死了她,但这里面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他是怀着爱的,因为他无法接受优雅了一辈子的妻子最后用这种不体面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聂晓华的书中同样有写到她的父亲,这位生病女士的丈夫如何看待自己的妻子,在母亲患病进入第十年的时候,他们开始走马灯一样换保姆,“书中呈现的不是私人化的家庭悲剧,这种煎熬和对尊严的担当,里面夹杂着女儿的痛苦、父亲的绝望、保姆的纠纷争斗等,正是这种不同让这本书升华为中国人非常边界的、体现生命本质精神的小型史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