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洋顾问竟然与北京有这么多剪不断的岁月和事迹!(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告别北京
在袁世凯下台后的五年中,端纳在军阀混战中穿行斡旋,1920年下半年,他接受了北京政府财政总长周自齐的建议,创建政府的一个经济信息机构——经济讨论处,至此,端纳正式成为中国的政府官员。
在从记者向政客转变的过程中,端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曾蔑视那些弃文从政的记者,包括他的同乡莫理循;一方面,他又情不自禁地向政坛和权势靠拢。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有二十多名洋顾问,他们分布在财政部、交通部、外交部、内务部等重要部门。这些洋顾问待遇优厚,社会地位极高。比如莫理循的年薪为3500英镑,还享有政府提供的房屋津贴、秘书和翻译。端纳给《泰晤士报》作兼职记者,月薪不过300墨西哥鹰洋,与莫理循的待遇实有天壤之别。1920年的端纳,由于离开了《纽约论坛报》和《远东经济评论》,收入并不稳定,权衡之下,端纳终于决定“下海”。
经济讨论处的大本营位于北京南河沿菖蒲河一带。周自齐从关税中拨出经费供该机构使用。端纳上任后,调兵遣将,招募了一批西方记者担任报纸编辑。该处除负责经济调查统计外,还创办了《中国经济月刊》等四份英文刊物,提供有关中华民国的商业信息和国内外财经新闻。
端纳对经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1920年代至1930年代,他在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频繁充当中间人,孙中山曾让他为中国的铁路贷款,袁世凯等各路军阀也请他代为向西方融资,张学良曾让他与英国石油公司谈判开发满洲里的金矿。充当经济顾问究竟带给端纳多少收益虽然是个未知数,但当时栖居北京的英国作家辛普森(B.L.Simpson)曾挖苦端纳“通过无数次充当顾问使自己暴富”,这对端纳来说,是“极大的侮辱”。
尽管经济讨论处影响很大,但1924年支持端纳的周自其死后,新任财政总长李思浩却对该机构毫无兴趣。端纳的出版物产生了不少经济收益,引起李思浩的觊觎。端纳曾抱怨李对他“压榨”,要他每月上缴一定的收入。当时,北京政府正面临经济危机,李思浩砍削了各部门的开支,其中也波及经济讨论处的经费。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