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东晋覆灭史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篡位那一天,宋武帝刘裕很想念一位故人——谢混。
谢混是谢安的孙子,文采斐然,写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等名句,号称“风华为江左第一”,连刘裕见了,都不禁称赞他为“玉人”。
但,谢混不支持刘裕。
当初,刘裕官拜太尉,满朝大臣皆来相贺,谢混却迟到了,只见他衣冠不整,旁若无人,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
之后,谢混投靠了与刘裕分道扬镳的北府兵将领刘毅,随着刘毅兵败,谢混只能接受下狱赐死的命运。
刘裕称帝时,谢混的族侄谢晦在一旁说,陛下应天受命,只可惜不能让谢混为您奉玺绶。禅代时名臣硕老为新君奉玺绶,这是一个惯例。
刘裕听谢晦这么说,叹道:“我也感到遗憾,他死得太早,没能让后辈见其风流啊!”
田余庆先生称刘裕为“门阀政治的掘墓人”,并认为,刘裕承担起重建专制皇权的历史重任,恢复了中国古代皇朝的权力结构与统治秩序。
这位皇权的重建者,走上人生巅峰的那一天,却在缅怀一位出身门阀士族的人物,后者所代表的风流时代,已经缓缓落幕。
饥荒袭来
刘裕称帝的十七年前,东晋已经“亡”过一次了。
元兴二年(403年),那是一个荒年。
自永嘉南渡以来经济繁荣多年的江左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饥荒,浙东一带的灾民在饥饿、疾疫中死去,史载,“饥馑疾疫”,“歼亡事极”。
灾难之下,野心家蠢蠢欲动。
当时,控制荆州的桓玄乘江左饥馑、漕运不继之机,下令封锁长江,禁止上游物资向下游运输,使下游的兵卒只能以谷皮、橡实为食,东晋政府战斗力大为削弱。
面对东晋朝廷的声讨,桓玄二话不说,率领荆州大军东下,闪击建康,入城后处死权臣司马道子、元显父子,随后废掉晋安帝,自己登上帝位,建立桓楚。
桓玄篡晋,发生在东晋门阀政治落幕的前夜。
这要从这场悲惨的饥荒说起。
此次灾情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源自司马道子、元显父子的一个政策。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辅政的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发起了一场改革,“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服兵役,也就是把东部各郡的奴户释放为佃户,并迁移到京师,作为补充中央军兵源的方式,称之为“乐属”。
东晋一朝,中央军力微弱,门阀士族多次以地方军对抗朝廷。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两支强大的地方军事力量——荆州集团和北府集团。
荆州军的前身,是东晋成帝年间(325年-342年),陶侃用来平定苏峻之乱的军队。陶侃去世后,庾亮、庾翼兄弟继承他的职位,以荆州为根据地发展势力。庾氏衰落后,桓玄的父亲桓温成为荆州刺史,后都督六州诸军事,掌握了长江中上游的兵权,极盛时期甚至有了篡位的野心。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